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涡流动力学的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1.2 血流可视化技术 | 第11-13页 |
1.1.3 室壁运动的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1.1.4 室壁运动检测技术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涡流评价左心室功能 | 第14-16页 |
1.2.2 室壁运动评价左心室功能 | 第16-17页 |
1.3 讨论及展望 | 第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7-20页 |
第2章 心脏超声及成像概述 | 第20-30页 |
2.1 超声基础 | 第20-21页 |
2.1.1 超声物理基础 | 第20页 |
2.1.2 超声成像技术 | 第20-21页 |
2.2 超声多普勒效应 | 第21-24页 |
2.2.1 超声多普勒效应原理 | 第21页 |
2.2.2 多普勒超声评价血流 | 第21-24页 |
2.2.3 多普勒超声评价心肌运动 | 第24页 |
2.3 超声心动图 | 第24-25页 |
2.4 坐标系统 | 第25-28页 |
2.4.1 心脏坐标系 | 第25-26页 |
2.4.2 超声心动图坐标系 | 第26-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心脏生物力学理论概述 | 第30-38页 |
3.1 心脏及左心室生物力学 | 第30-33页 |
3.1.1 心脏力学、生理学基础 | 第30-31页 |
3.1.2 左心室力学、生理学基础 | 第31-33页 |
3.2 左室涡流动力学 | 第33-36页 |
3.2.1 涡流的概念及特点 | 第33-34页 |
3.2.2 涡流参数 | 第34-36页 |
3.3 左室心肌运动 | 第36-37页 |
3.3.1 室壁运动基础 | 第36页 |
3.3.2 室壁运动的参数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B型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生物力学算法 | 第38-50页 |
4.1 基于B型超声心动图的左心室生物力学算法概述 | 第38-39页 |
4.2 互相关算法 | 第39-41页 |
4.3 亚像素法和多次迭代法 | 第41页 |
4.4 滤波器和插值算法 | 第41-42页 |
4.5 伪矢量检测和消除法 | 第42-43页 |
4.5.1 伪矢量的检测 | 第42-43页 |
4.5.2 伪矢量的中值修正 | 第43页 |
4.6 参数定义 | 第43-48页 |
4.6.1 涡流参数定义及公式 | 第43-45页 |
4.6.2 室壁运动参数定义及公式 | 第45-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仿体制备与实验方法 | 第50-56页 |
5.1 微泡超声造影剂 | 第50页 |
5.2 仿体制备 | 第50-53页 |
5.2.1 仿体制备的方法 | 第50-52页 |
5.2.2 仿体的弹性模量 | 第52-53页 |
5.3 体外实验系统介绍及搭建 | 第53页 |
5.4 体外实验数据采集 | 第53-54页 |
5.5 体内实验数据采集 | 第54页 |
5.6 实验数据处理 | 第54-55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6.1 仿体实验结果 | 第56-60页 |
6.1.1 涡流动力学 | 第56-59页 |
6.1.2 室壁运动 | 第59-60页 |
6.2 人体实验结果 | 第60-65页 |
6.2.1 涡流动力学 | 第60-63页 |
6.2.2 室壁运动 | 第63-6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