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5页 |
1.1.1 地表反照率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1.2 地表反照率变化的影响 | 第13-14页 |
1.1.3 遥感观测地表反照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2.1 地表反照率估算原理 | 第15-17页 |
1.2.2 地表反照率遥感估算方法和产品 | 第17-19页 |
1.2.3 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监测与分析 | 第19-21页 |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2章 积雪反照率直接反演算法研究 | 第24-38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数据与方法 | 第24-32页 |
2.2.1 直接反演算法研究框架 | 第24-26页 |
2.2.2 积雪反照率直接反演算法思路 | 第26-28页 |
2.2.3 训练数据集生成方法 | 第28-30页 |
2.2.4 验证与比较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2.3.1 站点验证与比较结果 | 第32-36页 |
2.3.2 讨论 | 第36-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GLASS二期地表宽波段反照率产品验证 | 第38-52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数据与方法 | 第38-44页 |
3.2.1 GLASS地表反照率产品框架 | 第38-39页 |
3.2.2 直接反演算法生产流程 | 第39-42页 |
3.2.3 基于统计的时间滤波算法 | 第42-43页 |
3.2.4 验证方法 | 第43-44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4-51页 |
3.3.1 直接反演算法不确定性分析 | 第44-47页 |
3.3.2 全球地表反照率数据集示例 | 第47-48页 |
3.3.3 验证结果 | 第48-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全球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格局 | 第52-77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数据和方法 | 第52-58页 |
4.2.1 GLASS地表宽波段反照率产品 | 第52-53页 |
4.2.2 MODIS地表宽波段反照率产品 | 第53-54页 |
4.2.3 涛动指数数据 | 第54页 |
4.2.4 GLASS AVHRR反照率产品定标方法 | 第54-56页 |
4.2.5 时空变化分析法 | 第56-57页 |
4.2.6 经验模态分解 | 第57-58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8-76页 |
4.3.1 GLASS AVHRR反照率定标 | 第58-61页 |
4.3.2 长时间序列反照率距平与涛动指数分析 | 第61-68页 |
4.3.3 长时间序列反照率变化趋势 | 第68-75页 |
4.3.4 讨论 | 第75-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5章 全球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驱动因子研究 | 第77-89页 |
5.1 引言 | 第77-78页 |
5.2 数据与方法 | 第78-79页 |
5.2.1 Merra-2 数据 | 第78页 |
5.2.2 GLASS叶面积指数数据 | 第78-79页 |
5.2.3 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 第79页 |
5.2.4 偏相关分析方法 | 第79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9-88页 |
5.3.1 地表反照率驱动因子分析 | 第79-81页 |
5.3.2 地表反照率年际变化主导因子分析 | 第81-87页 |
5.3.3 讨论 | 第87-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6章 气候变化背景下反照率与植被动态变化的关系 | 第89-109页 |
6.1 引言 | 第89-90页 |
6.2 数据和方法 | 第90-93页 |
6.2.1 气候数据集 | 第90页 |
6.2.2 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集 | 第90-91页 |
6.2.3 评估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方法 | 第91-92页 |
6.2.4 植被变化导致的地表反照率变化分析方法 | 第92-93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93-107页 |
6.3.1 植被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 第93-98页 |
6.3.2 全球植被和气候因子趋势 | 第98-101页 |
6.3.3 地表反照率与植被的关系 | 第101-107页 |
6.3.4 讨论 | 第10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7章 典型地区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分析 | 第109-128页 |
7.1 引言 | 第109页 |
7.2 数据与方法 | 第109-111页 |
7.2.1 格陵兰岛高程数据 | 第109-110页 |
7.2.2 中国东北地区土地覆盖/利用数据 | 第110页 |
7.2.3 叶面积指数和降水等辅助分析数据 | 第110-111页 |
7.2.4 时空变化趋势与影响因子分析方法 | 第111页 |
7.3 格陵兰岛结果与讨论 | 第111-116页 |
7.3.1 格陵兰岛地表反照率距平与涛动指数关系分析 | 第111-112页 |
7.3.2 格陵兰岛地表反照率空间变化与高程的关系 | 第112-116页 |
7.4 非洲南部干旱沙漠/草原地区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0页 |
7.4.1 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 | 第116-117页 |
7.4.2 地表反照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 | 第117-120页 |
7.5 中国东北地区结果与讨论 | 第120-127页 |
7.5.1 中国东北地区反照率背景场和距平 | 第120-123页 |
7.5.2 土地覆盖/利用变化导致的地表反照率变化 | 第123-125页 |
7.5.3 中国东北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趋势 | 第125-127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2页 |
8.1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128-130页 |
8.1.1 主要结论 | 第128-129页 |
8.1.2 主要创新点 | 第129-130页 |
8.2 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 第130-132页 |
8.2.1 存在问题 | 第130页 |
8.2.2 研究展望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8页 |
致谢 | 第148-150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