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运行维护的网络工作记录数据分析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1页 |
1.1.1 网络运维工作的必要性 | 第8页 |
1.1.2 技术飞速发展现状 | 第8-9页 |
1.1.3 故障客观存在 | 第9页 |
1.1.4 主动运维的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1.5 日志技术的应用现状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主要研究方向 | 第12-13页 |
1.3.2 常用日志分析软件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SYSLOG与网络运维 | 第16-29页 |
2.1 SYSLOG介绍 | 第16-19页 |
2.1.1 发展历史 | 第16页 |
2.1.2 通信机制 | 第16-17页 |
2.1.3 协议描述 | 第17-18页 |
2.1.4 日志与事件 | 第18-19页 |
2.2 事件分类 | 第19-21页 |
2.2.1 设备事件 | 第19页 |
2.2.2 网络事件 | 第19-20页 |
2.2.3 运维事件 | 第20-21页 |
2.3 传统运维中的问题 | 第21-22页 |
2.3.1 运维方式被动 | 第21-22页 |
2.3.2 网络健康感知度低 | 第22页 |
2.3.3 网络日志未能充分利用 | 第22页 |
2.4 实际运维服务工作概况 | 第22-27页 |
2.4.1 运维服务工作环境与内容 | 第22-23页 |
2.4.2 运维服务工作现状与不足 | 第23-24页 |
2.4.3 日志分析在运维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2.4.4 现有日志服务器概况 | 第25-27页 |
2.5 日志分析在网络运维中应用的相关研究 | 第27-29页 |
2.5.1 相关研究说明 | 第27-28页 |
2.5.2 课题研究内容描述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异常事件分析方法研究 | 第29-50页 |
3.1 分析难点 | 第29-31页 |
3.1.1 日志数量巨大 | 第29-30页 |
3.1.2 日志格式不统一 | 第30页 |
3.1.3 日志时间准确性不能保证 | 第30-31页 |
3.1.4 异常事件识别困难 | 第31页 |
3.2 异常事件的研究 | 第31-36页 |
3.2.1 异常事件的定义 | 第31-33页 |
3.2.2 异常事件分类与特征的研究 | 第33-34页 |
3.2.3 异常事件日志数量的研究 | 第34-35页 |
3.2.4 异常事件日志持续时间的研究 | 第35-36页 |
3.3 从日志中发现异常事件的方法 | 第36-50页 |
3.3.1 分析周期选择 | 第36-38页 |
3.3.2 日志服务器选择 | 第38-40页 |
3.3.3 异常日志统计排序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3.3.4 异常日志时间分布分析方法 | 第42-45页 |
3.3.5 异常事件趋势分析 | 第45-48页 |
3.3.6 异常设备趋势分析 | 第48-50页 |
第四章 实验与结果 | 第50-75页 |
4.1 实验环境准备 | 第50-55页 |
4.1.1 软硬件环境 | 第50页 |
4.1.2 MySQL数据库配置及启用 | 第50-51页 |
4.1.3 SYSLOG日志数据导入 | 第51-54页 |
4.1.4 IP地址规则说明 | 第54-55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55-71页 |
4.2.1 网络整体日志情况分析 | 第55-58页 |
4.2.2 按设备分析日志 | 第58-64页 |
4.2.3 按设备类型分析日志 | 第64-71页 |
4.3 实验结果与结论 | 第71-72页 |
4.3.1 实验结果及后续工作 | 第71页 |
4.3.2 实验结论 | 第71-72页 |
4.4 所研究方法的优势分析 | 第72-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总结 | 第75-76页 |
5.2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