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7-22页 |
1.1 PD-1/PD-L | 第17-18页 |
1.2 巨噬细胞 | 第18-19页 |
1.3 酵母微囊 | 第19-20页 |
1.4 结肠癌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巨噬细胞极化中PD-L1的表达 | 第22-40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2-25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3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2.2.4 实验溶剂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28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25页 |
2.3.2 PEMs分离培养 | 第25页 |
2.3.3 巨噬细胞极化 | 第25页 |
2.3.4 ELISA | 第25-26页 |
2.3.5 q PCR | 第26页 |
2.3.6 Western Blot | 第26页 |
2.3.7 转染 | 第26-27页 |
2.3.8 AOM/DSS法构建小鼠结肠癌模型 | 第27页 |
2.3.9 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 | 第27页 |
2.3.10 结肠长度检测 | 第27-28页 |
2.3.11 HE染色 | 第28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8-38页 |
2.4.1 巨噬细胞极化 | 第28-29页 |
2.4.2 不同极型巨噬细胞PD-L1 表达量差异 | 第29-31页 |
2.4.3 sh PD-L1 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 第31-34页 |
2.4.4 DAI | 第34页 |
2.4.5 结肠长度检测 | 第34-35页 |
2.4.6 结肠组织病理切片 | 第35-36页 |
2.4.7 结肠癌模型诱导过程中PEMs PD-L1 表达量的变化 | 第36-38页 |
2.4.8 结肠癌模型诱导过程小鼠血清IL-10、IL-12 的变化 | 第38页 |
2.5 结论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基于酵母微囊口服基因递送系统的构建及性能表征 | 第40-63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0-42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0-4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3.2.3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3.2.4 实验溶剂 | 第42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2-48页 |
3.3.1 YGM制备 | 第42-43页 |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3页 |
3.3.3 纳米激光粒度仪检测粒径和电位 | 第43页 |
3.3.4 不同N/P PEI-shRNA纳米粒的制备 | 第43页 |
3.3.5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 第43页 |
3.3.6 YGM/PEI-shRNA给药系统的制备 | 第43-44页 |
3.3.7 FITC标记PEI | 第44页 |
3.3.8 YGM对不同N/P PEI-shRNA纳米粒包封率考察 | 第44页 |
3.3.9 反应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44页 |
3.3.10 不同p H值对YGM/PEI-shRNA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44页 |
3.3.11 YGM/PEI-shRNA给药系统胃肠道稳定性考察 | 第44-45页 |
3.3.12 细胞增殖率 | 第45页 |
3.3.13 细胞周期 | 第45页 |
3.3.14 细胞凋亡 | 第45-46页 |
3.3.15 RBITC标记YGM | 第46页 |
3.3.16 细胞吞噬 | 第46页 |
3.3.17 胞内分布 | 第46页 |
3.3.18 细胞转染 | 第46-47页 |
3.3.19 巨噬细胞吞噬YGM机制考察 | 第47页 |
3.3.20 YGM体内转运吸收途径考察 | 第47页 |
3.3.21 YGM肠道吸收时间考察 | 第47页 |
3.3.22 体内分布 | 第47-48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8-62页 |
3.4.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48页 |
3.4.2 纳米激光粒度仪检测粒径、电位 | 第48-49页 |
3.4.3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 第49-50页 |
3.4.4 YGM对不同N/P比 PEI-shRNA复合物负载情况考察 | 第50-51页 |
3.4.5 反应时间对包封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6 不同p H值对YGM/PEI-shRNA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7 体外模拟胃肠道稳定性考察 | 第53页 |
3.4.8 细胞增殖率 | 第53-54页 |
3.4.9 细胞周期 | 第54页 |
3.4.10 细胞凋亡 | 第54-55页 |
3.4.11 细胞吞噬 | 第55-57页 |
3.4.12 胞内分布 | 第57页 |
3.4.13 细胞转染 | 第57-58页 |
3.4.14 巨噬细胞吞噬YGM机制考察 | 第58-59页 |
3.4.15 YGM体内吸收途径考察 | 第59-60页 |
3.4.16 YGM肠道吸收时间考察 | 第60-61页 |
3.4.17 体内分布 | 第61-62页 |
3.5 总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YGM/PEI-shPD-L1 抗肿瘤作用考察 | 第63-83页 |
4.1 引言 | 第63页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3-65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63-64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4页 |
4.2.3 实验试剂 | 第64-65页 |
4.2.4 实验溶剂 | 第6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65-68页 |
4.3.1 模拟肿瘤微环境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 第65页 |
4.3.2 划痕修复实验 | 第65页 |
4.3.3 Transwell迁移实验 | 第65-66页 |
4.3.4 YGM/PEI-shPD-L1 抗结肠癌作用考察 | 第66-68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68-82页 |
4.4.1 PD-L1 在模拟肿瘤微环境中对巨噬细胞M2 型极化的影响 | 第68-70页 |
4.4.2 划痕修复实验 | 第70页 |
4.4.3 Transwell实验 | 第70-71页 |
4.4.4 YGM/PEI-shPD-L1 体内抗结肠癌作用考察 | 第71-82页 |
4.5 总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个人简历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