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4-28页 |
1.1 概述 | 第14-15页 |
1.1.1 配位化学 | 第14页 |
1.1.2 超分子化学 | 第14-15页 |
1.2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概述 | 第15页 |
1.3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特性 | 第15-17页 |
1.4 金属-有机配合物实际应用 | 第17-20页 |
1.4.1 荧光探测器 | 第17-18页 |
1.4.2 气体吸附分离 | 第18-19页 |
1.4.3 磁性 | 第19页 |
1.4.4 催化 | 第19-20页 |
1.5 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实验方法 | 第20-23页 |
1.5.1 合成方法 | 第20-22页 |
1.5.2 表征及测试方法 | 第22-23页 |
1.6 影响合成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因素 | 第23-26页 |
1.6.1 内部因素 | 第23-26页 |
1.6.2 外部因素 | 第26页 |
1.7 本文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实验合成部分 | 第28-35页 |
2.1 实验药品 | 第2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3 测试仪器 | 第28-29页 |
2.4 配合物合成方法 | 第29-35页 |
2.4.1 {[Cd_3(L)(OH)(H_2O)_3]_n·(2H_2O)}(1) | 第29页 |
2.4.2 {Cd_5(L)_2(H_2O)_9}_n(2) | 第29页 |
2.4.3 {Ni(H_3L)(H_2O)}_n(3) | 第29-30页 |
2.4.4 {[Cd_2(HL)(4,4-bipy)(H_2O)]_n·H_2O}(4) | 第30页 |
2.4.5 {Zn_2(HL)(phen)}_n(5) | 第30页 |
2.4.6 {Zn_2(HL)(2,2-bipy)}(6) | 第30-31页 |
2.4.7 {[Pb_2(HL)(phen)]_n·2H_2O}(7) | 第31页 |
2.4.8 {Cd_2(L)(1,4-bib)(NH_4)}_n(8) | 第31页 |
2.4.9 {Ni_3(H_2L)_2(4,4-bpyb)_2}_n(9) | 第31页 |
2.4.10 {[Ni(H_3L)(4,4-bipy)_(1.5)(H_2O)_4]·6H_2O}_n(10) | 第31-32页 |
2.4.11 {[Ni_2(HL)(1,4-bibb)(H_2O)]·(CH_3CN)·(H_2O)}_n(11) | 第32页 |
2.4.12 {[Co_2(HL)(1,4-bibb)(H_2O)]·(CH_3CN)·(H_2O)}_n(12) | 第32页 |
2.4.13 {[Co_2(HL)(2,2-bipy)]·(H_2O)}_n(13) | 第32页 |
2.4.14 {[Co_3(L)(OH)(H_2O)_4]·(1,4-bmib)}_n(14) | 第32-33页 |
2.4.15 {[Co_6(L)_2(OH)_2(4,4-biyb)]·2(CH_3CN)·3(H_2O)}_n(15) | 第33页 |
2.4.16 {[Cd_2(L)(1,4-bpmb)(H_2O)]_n·H_2O·0.5EtOH}_n(16) | 第33页 |
2.4.17 {[Cd_2(L)(1,3-bib)(H_2O)]_n·H_2O}_n(17) | 第33页 |
2.4.18 {[Cd_2(L)(1,3-btyb)_(0.5)(H_2O)(DMA)]·H_2O}_n(18) | 第33-35页 |
3 基于对称芳香五酸构筑的金属-有机配合物 | 第35-65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35页 |
3.2 晶体学参数和键长键角 | 第35-36页 |
3.3 配合物1-3的结构描述 | 第36-41页 |
3.3.1 {[Cd_3(L)(OH)(H_2O)_3]_n·2H_2O}(1) | 第36-37页 |
3.3.2 {Cd_5(L)_2(H_2O)_9}_n(2) | 第37-39页 |
3.3.3 {Ni(H_3L)(H_2O)}_n(3) | 第39-41页 |
3.4 配合物1-3的性能检测分析 | 第41-64页 |
3.4.1 配合物1-3红外分析 | 第41-43页 |
3.4.2 配合物1-3热稳定性分析 | 第43-45页 |
3.4.3 配合物1-3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5-46页 |
3.4.4 配合物1-2的荧光分析 | 第46-61页 |
3.4.5 配合物1的气体吸附性能 | 第61-63页 |
3.4.6 配合物3的磁性分析 | 第63-64页 |
3.5 小结 | 第64-65页 |
4 基于对称芳香五酸与含氮配体构筑的金属-有机配合物 | 第65-123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65-66页 |
4.2 晶体学参数和键长键角 | 第66页 |
4.3 配合物4-15的结构描述 | 第66-86页 |
4.3.1 {[Cd_2(HL)(4,4-bipy)(H_2O)]_n·H_2O}(4) | 第66-68页 |
4.3.2 {Zn_2(HL)(phen)}_n(5) | 第68-69页 |
4.3.3 {Zn_2(HL)(2,2-bipy)}_n(6) | 第69-71页 |
4.3.4 {[Pb_2(HL)(phen)]_n·2H_2O}(7) | 第71-73页 |
4.3.5 {Cd_2(L)(1,4-bib)(NH_4)}_n(8) | 第73-75页 |
4.3.6 {Ni_3(H_2L)_2(4,4-bpyb)_2}_n(9) | 第75-77页 |
4.3.7 {[Ni(H_3L)(4,4-bipy)_1.5(H_2O)_4]·6H_2O}_n(10) | 第77-79页 |
4.3.8 {[Co_2(HL)(1,4-bibb)(H_2O)]·(CH_3CN)·(H_2O)}_n(12) | 第79-81页 |
4.3.9 {[Co_2(HL)(2,2-bipy)]·(H_2O)}_n(13) | 第81页 |
4.3.10 {[Co_3(L)(OH)(H_2O)_4]·(1,4-bmib)}_n(14) | 第81-83页 |
4.3.11 {[Co_6(L)_2(OH)_2(4,4-biyb)]·2CH_3CN·3(H_2O)}_n(15) | 第83-86页 |
4.4 配合物4-15的性能检测分析 | 第86-122页 |
4.4.1 配合物4-15的红外分析 | 第86-89页 |
4.4.2 配合物4-15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89-90页 |
4.4.3 配合物4-15的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90-92页 |
4.4.4 配合物4-8的荧光分析 | 第92-116页 |
4.4.5 配合物8的气体吸附性能 | 第116-118页 |
4.4.6 配合物9-15的磁性能分析 | 第118-122页 |
4.5 小结 | 第122-123页 |
5 基于对称含氮芳香四酸构筑的金属-有机配合物 | 第123-139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123-124页 |
5.2 晶体学参数和键长键角 | 第124页 |
5.3 配合物16-18的结构描述 | 第124-128页 |
5.3.1 {[Cd_2(L)(1,4-bpmb)(H_2O)]_n·(H_2O)·0.5(EtOH)}_n(16) | 第124-126页 |
5.3.2 {[Cd_2(L)(1,3-btyb)_0.5(H_2O)(DMA)]·H_2O}_n(18) | 第126-128页 |
5.4 配合物16-18的性能检测分析 | 第128-137页 |
5.4.1 配合物16-18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128-129页 |
5.4.2 配合物16-18的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 | 第129页 |
5.4.3 配合物16荧光分析 | 第129-136页 |
5.4.4 配合物16的气体吸附性能 | 第136-137页 |
5.5 小结 | 第137-13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1页 |
6.1 结论 | 第139-140页 |
6.2 展望 | 第140-141页 |
附录 | 第141-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7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70-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