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37页 |
1.1 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概述 | 第12-18页 |
1.2 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3 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现状 | 第20-35页 |
1.3.1 APPJ产生装置 | 第20-23页 |
1.3.2 APPJ以等离子体子弹向前推进 | 第23-28页 |
1.3.3 APPJ沿惰性气体通道推进 | 第28-30页 |
1.3.4 APPJ种子电子来源 | 第30-33页 |
1.3.5 已获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尺寸 | 第33-35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35-37页 |
1.4.1 本文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1.4.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36-37页 |
2 实验设置及等离子体诊断 | 第37-46页 |
2.1 实验设置 | 第37页 |
2.2 等离子体诊断 | 第37-46页 |
2.2.1 电压电流波形 | 第37页 |
2.2.2 等离子体气体温度 | 第37-39页 |
2.2.3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 第39-40页 |
2.2.4 等离子体电子温度 | 第40-44页 |
2.2.5 等离子体子弹推进速度 | 第44-45页 |
2.2.6 等离子体放大图景 | 第45-46页 |
3 恒定内径单孔介质管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 | 第46-61页 |
3.1 10μm介质管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 | 第46-52页 |
3.1.1 实验装置 | 第46-47页 |
3.1.2 电压电流波形 | 第47-48页 |
3.1.3 等离子体光谱 | 第48页 |
3.1.4 等离子体气体温度 | 第48-49页 |
3.1.5 等离子体子弹推进速度 | 第49-50页 |
3.1.6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 第50-52页 |
3.2 6μm介质管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 | 第52-60页 |
3.2.1 实验装置 | 第52页 |
3.2.2 电压电流波形 | 第52-53页 |
3.2.3 等离子体气体温度 | 第53-54页 |
3.2.4 等离子体电子温度 | 第54-56页 |
3.2.5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 第56-6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恒定内径多孔介质管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 | 第61-71页 |
4.1 实验装置 | 第61-62页 |
4.2 电压电流波形 | 第62-63页 |
4.3 等离子体气体温度 | 第63-64页 |
4.4 等离子体电子温度 | 第64-66页 |
4.5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 第66-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5 变内径单孔介质管大气压低温微等离子体射流研究 | 第71-95页 |
5.1 实验装置 | 第71-73页 |
5.2 电压电流波形 | 第73页 |
5.3 等离子体气体温度 | 第73-75页 |
5.4 等离子体气体气压 | 第75-82页 |
5.5 等离子体子弹推进速度 | 第82-84页 |
5.6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 第84-90页 |
5.7 等离子体起始放电电压 | 第90-9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6 总结 | 第95-97页 |
7 附录-本论文中使用到的主要仪器设备 | 第97-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8-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