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非贵金属基高效光/电催化氧还原反应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5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2 燃料电池中四电子氧还原反应第13-29页
        1.2.1 燃料电池概述第13-15页
        1.2.2 氧电催化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第15-29页
            1.2.2.1 基本原理和参数第15-19页
            1.2.2.2 贵金属催化剂第19-22页
            1.2.2.3 过渡金属氧化物第22-24页
            1.2.2.4 过渡金属N掺杂碳材料第24-26页
            1.2.2.5 碳基非金属材料第26-29页
    1.3 两电子氧还原反应综述第29-48页
        1.3.1 两电子氧还原反应概述第29-30页
        1.3.2 电化学还原O_2到H_2O_2第30-36页
            1.3.2.1 发展历程第30-32页
            1.3.2.2 电化学制备H_2O_2的催化剂第32-36页
        1.3.3 光催化还原O_2到H_2O_2第36-48页
            1.3.3.1 均相催化剂体系第38-40页
            1.3.3.2 非均相催化剂体系光催化H_2O_2制备第40-47页
            1.3.3.3 光催化体系制备H_2O_2存在的问题第47-48页
    1.4 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48-50页
        1.4.1 选题意义及依据第48-49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49页
        1.4.3 创新点第49-50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50-55页
    2.1 化学原料和试剂第50-51页
    2.2 样品表征方法与仪器设备第51-52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51页
        2.2.2 紫外可见光谱(UV-Vis)第51-52页
        2.2.3 扫描电镜(SEM)分析第52页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52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52页
        2.2.6 球差电镜第52页
    2.3 电化学和光电化学测试第52-55页
        2.3.1 电催化ORR测试第52-53页
        2.3.2 光电催化ORR测试第53页
        2.3.3 Mott-Schottky测试第53页
        2.3.4 光电催化制备H_2O_2反应及装置第53页
        2.3.5 H_2O_2浓度标定第53-54页
        2.3.6 法拉第效率第54-55页
第三章 原位聚合热解制备高性能Fe-N-C催化剂用于氧还原反应第55-66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部分第56-58页
        3.2.1 实验药品第56页
        3.2.2 材料的制备第56-57页
        3.2.3 性能评价第57页
        3.2.4 材料表征第57-5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3.3.1 催化剂结构表征第58-65页
    3.4 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双金属Fe,Cu掺杂竹节状碳纳米管高效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研究第66-84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实验部分第67-69页
        4.2.1 实验药品第67页
        4.2.2 材料的制备第67-68页
        4.2.3 电化学测试第68-69页
        4.2.4 表征第6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9-83页
        4.3.1 催化剂的制备第69-70页
        4.3.2 催化剂形貌和结构表征第70-77页
        4.3.3 催化剂ORR性能表征第77-81页
        4.3.4 其他元素掺杂Fe-N-C结构对ORR的影响第81-83页
    4.4 小结第83-84页
第五章 非金属聚合物光阴极光电催化氧还原反应制备过氧化氢第84-115页
    5.1 引言第84-85页
    5.2 实验部分第85-89页
        5.2.1 材料和仪器第85页
        5.2.2 聚三噻吩(PTTh)光电极的制备第85-86页
        5.2.3 制备钒酸铋(BiVO4)光阳极第86页
        5.2.4 BiVO4电极上光辅助电沉积助催化剂第86-87页
        5.2.5 微分脉冲伏安(DPV)测试第87页
        5.2.6 光电化学(PEC)测试第87-88页
            5.2.6.1 RDE测试第87页
            5.2.6.2 RRDE测试第87-88页
            3.2.6.3 三电极制备H_2O_2第88页
        5.2.7 H_2O_2制备全反应方程第88页
        5.2.8 无偏压制备和富集H_2O_2第88页
        5.2.9 H_2O_2的标定第88-89页
        5.2.10 太阳能转化效率第89页
        5.2.11 法拉第效率第89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9-114页
        5.3.1 PTTh光电极制备第89-90页
        5.3.2 PTTh光电极形貌表征第90-91页
        5.3.3 PTTh光电极能带结构表征第91-92页
        5.3.4 光阴极性能表征第92-96页
        5.3.5 PTTh催化剂的电化学行为第96-99页
        5.3.6 利用PTTh光阴极光电化学制备H_2O_2第99-103页
        5.3.7 与光阳极耦合无偏压H_2O_2制备第103-110页
        5.3.8 DFT理论计算对于O_2活化机理的理解第110-114页
            5.3.8.1 计算方法第110-111页
            5.3.8.2 过渡态能量计算第111-114页
    5.4 小结第114-115页
结论与展望第115-117页
    结论第115页
    本论文工作不足和展望第115-117页
附录第117-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5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158页
附件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源配电网关键运行特性的评价理论与优化提升研究
下一篇:大团囊虫草中balanol合成机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