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1 自身兴趣促使研究 | 第9页 |
1.1.2 实际问题推动研究 | 第9-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1 国外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2 国内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2.1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2.1.1 我国移动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情况 | 第14-17页 |
2.1.2 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学校管理的上遇到的普遍问题 | 第17页 |
2.1.3 我国智慧校园的研究概况 | 第17-18页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31页 |
2.2.1 学校管理 | 第18-22页 |
2.2.2 学校管理理念 | 第22-24页 |
2.2.3 移动互联网 | 第24-27页 |
2.2.4 智慧校园 | 第27-31页 |
第3章 该校叮当校园的发展和现状 | 第31-40页 |
3.1 学校概况 | 第31页 |
3.2 移动叮当校园的系统架构图和功能图 | 第31-33页 |
3.3 叮当校园系统的功能介绍 | 第33-35页 |
3.3.1 学生进出管理 | 第33页 |
3.3.2 微信家校沟通 | 第33-34页 |
3.3.3 校车接送管理 | 第34-35页 |
3.3.4 学校宣传管理 | 第35页 |
3.4 移动互联网系统的界面介绍 | 第35-37页 |
3.4.1 面向老师的管理版 | 第35-36页 |
3.4.2 面向家长的大众版、普通版 | 第36-37页 |
3.5 移动互联网系统的教师网页版 | 第37-38页 |
3.6 移动互联网系统的使用现状 | 第38-40页 |
第4章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该校的运用调查 | 第40-51页 |
4.1 调研的目的 | 第40页 |
4.2 问卷的目标与设计 | 第40页 |
4.3 访谈对象的确定与访谈的实施 | 第40-41页 |
4.3.1 访谈对象的确定 | 第40-41页 |
4.3.2 访谈的实施 | 第41页 |
4.4 问卷和访谈的数据分析 | 第41-48页 |
4.4.1 问卷分析 | 第41-46页 |
4.4.2 访谈分析 | 第46-48页 |
4.5 该校移动校园管理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4.5.1 系统自身的原因 | 第48-49页 |
4.5.2 学校管理的原因 | 第49-50页 |
4.5.3 家庭条件的制约 | 第50-51页 |
第5章 提升叮当校园系统移动化的措施及效果 | 第51-57页 |
5.1 提升叮当校园系统移动化的措施 | 第51-55页 |
5.1.1 提升系统软环境 | 第51-53页 |
5.1.2 提升系统硬环境 | 第53页 |
5.1.3 提升系统自身功能 | 第53-55页 |
5.1.4 借助先进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 | 第55页 |
5.2 提升叮当校园系统移动化措施的执行效果 | 第55-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60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57-59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6.1.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58-59页 |
6.1.3 研究不足 | 第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