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7-19页 |
绪论 | 第19-20页 |
上篇 文献综述 | 第20-54页 |
第一章 骨代谢调控研究进展 | 第20-28页 |
1 骨的组成 | 第20-21页 |
1.1 骨基质 | 第20-21页 |
1.2 骨组织的细胞 | 第21页 |
2 骨的结构 | 第21-22页 |
2.1 皮质骨 | 第21-22页 |
2.1.1 皮质骨的形成与矿化 | 第22页 |
3 骨的塑建和重塑 | 第22-23页 |
4 骨组织细胞与骨矿化的关系 | 第23-24页 |
4.1 成骨细胞 | 第23页 |
4.2 破骨细胞 | 第23-24页 |
5 骨代谢标志物 | 第24页 |
5.1 碱性磷酸酶 | 第24页 |
5.2 骨钙素 | 第24页 |
6 骨代谢的调控 | 第24-28页 |
6.1 钙调激素 | 第24-25页 |
6.1.1 甲状旁腺激素 | 第24-25页 |
6.1.2 降钙素 | 第25页 |
6.1.3 维生素D_3 | 第25页 |
6.2 性激素 | 第25-28页 |
6.2.1 雌激素 | 第25-26页 |
6.2.2 雄激素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来曲唑对蛋鸡骨代谢的影响 | 第28-32页 |
1 来曲唑 | 第28-30页 |
1.1 芳香酶抑制剂概述 | 第28页 |
1.2 来曲唑的发展 | 第28-29页 |
1.3 来曲唑的药理作用 | 第29页 |
1.4 来曲唑药代动力学和代谢 | 第29-30页 |
2 来曲唑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青年蛋鸡体内钙的转运 | 第32-38页 |
1 钙的再生 | 第32-33页 |
1.1 钙的平衡 | 第32-33页 |
1.2 髓质骨 | 第33页 |
2 禽类肠道钙的吸收机制 | 第33-34页 |
3 禽类体内钙转运相关蛋白 | 第34-38页 |
3.1 钙结合蛋白(CaBPs) | 第34-35页 |
3.2 上皮钙离子通道(TRPVs) | 第35页 |
3.3 血浆膜钙-ATP酶(Ca-ATPases或PMCAs) | 第35-36页 |
3.4 Na~+-Ca~(2+)交换蛋白(NCXs)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54页 |
下篇 试验研究 | 第54-106页 |
第四章 不同阶段蛋鸡骨矿物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 第54-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5-56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55-56页 |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56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6页 |
1.3 骨骼生物学指标检测 | 第56-57页 |
1.3.1 骨放射密度检测 | 第56页 |
1.3.2 骨强度检测 | 第56页 |
1.3.3 骨拉曼光谱检测 | 第56-57页 |
2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57页 |
3 结果 | 第57-63页 |
3.1 体重 | 第57页 |
3.2 骨放射密度 | 第57-58页 |
3.3 骨强度 | 第58-60页 |
3.4 拉曼光谱检测结果 | 第60-63页 |
3.4.1 肱骨拉曼光谱检测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3.4.2 股骨拉曼光谱检测结果分析 | 第61页 |
3.4.3 胫骨拉曼光谱检测结果分析 | 第61-63页 |
4 讨论 | 第63页 |
5 小结 | 第63-66页 |
第五章 蛋鸡骨代谢调控随年龄变化的初步研究 | 第66-7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67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67页 |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67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6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67页 |
1.2.1 样品采集 | 第67页 |
1.3 血浆钙、磷的测定 | 第67-68页 |
1.3.1 血浆钙 | 第67-68页 |
1.3.2 血浆磷 | 第68页 |
1.4 骨代谢标志物测定 | 第68页 |
1.4.1 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和碱性磷酸酶(ALP) | 第68页 |
1.4.2 血浆骨钙素(BGP) | 第68页 |
1.5 骨代谢钙调节激素活性测定 | 第68-69页 |
1.5.1 血浆甲状旁腺激素(PTH) | 第68页 |
1.5.2 血浆降钙素(CT) | 第68-69页 |
1.6 性激素活性的测定 | 第69页 |
1.6.1 血浆雌二醇(E_2) | 第69页 |
2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69页 |
3 结果 | 第69-71页 |
3.1 血浆钙、磷变化 | 第69页 |
3.2 血浆骨代谢标志物变化 | 第69-70页 |
3.3 血浆钙调激素变化 | 第70页 |
3.4 血浆雌二醇变化 | 第70-71页 |
4 讨论 | 第71-72页 |
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六章 来曲唑对青年蛋鸡骨代谢的调控研究 | 第74-86页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4-7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74-75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74-75页 |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75页 |
1.1.3 试验药品 | 第75页 |
1.1.4 试验试剂 | 第7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5页 |
1.2.1 试验设计 | 第75页 |
1.2.2 样品采集 | 第75页 |
1.3 骨指数、骨密度和骨强度指标检测 | 第75-76页 |
1.3.1 骨指数 | 第75页 |
1.3.2 骨放射密度和骨强度 | 第75-76页 |
1.4 骨代谢矿物钙、磷的测定 | 第76页 |
1.4.1 血钙、血磷 | 第76页 |
1.5 骨代谢标志物活性的测定 | 第76页 |
1.5.1 血浆StrACP、ALP和BGP | 第76页 |
1.6 骨代谢钙调节激素活性测定 | 第76页 |
1.6.1 血浆PTH和CT | 第76页 |
1.7 性激素活性的测定 | 第76页 |
1.7.1 血浆雌二醇(E_2)测定 | 第76页 |
1.7.2 血浆睾酮(T)测定 | 第76页 |
2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76页 |
3 结果 | 第76-82页 |
3.1 体重 | 第76-77页 |
3.2 骨重、骨长、骨直径和骨指数 | 第77-78页 |
3.3 骨放射密度 | 第78-79页 |
3.4 骨强度、骨刚度和杨氏模量 | 第79-80页 |
3.5 血浆钙、磷 | 第80-81页 |
3.6 血浆骨代谢标志物 | 第81页 |
3.7 钙调激素 | 第81页 |
3.8 性激素 | 第81-82页 |
4 讨论 | 第82-83页 |
5 小结 | 第83-86页 |
第七章 来曲唑对青年产蛋鸡钙转运影响的机理研究 | 第86-9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7-91页 |
1.1 主要仪器 | 第87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87页 |
1.3 试验动物 | 第87页 |
1.4 样品采集 | 第87页 |
1.5 Real-time PCR检测钙离子跨细胞转运相关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 | 第87-89页 |
1.5.1 组织总RNA提取与纯化 | 第87-88页 |
1.5.2 总RNA定量 | 第88页 |
1.5.3 样品cDNA的制备 | 第88页 |
1.5.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88-89页 |
1.5.5 Real-time PCR | 第89页 |
1.5.6 十二指肠和肾脏基因mRNA表达水平 | 第89页 |
1.6 Westem-blot检测TRPV6蛋白表达 | 第89-91页 |
1.6.1 组织蛋白的提取与蛋白浓度测定 | 第89页 |
1.6.2 组织蛋白的变性 | 第89页 |
1.6.3 SDS-PAGE电泳配胶与加样 | 第89-90页 |
1.6.4 跑胶 | 第90页 |
1.6.5 转印与封闭 | 第90页 |
1.6.6 免疫反应 | 第90页 |
1.6.7 化学发光反应与拍照分析 | 第90-91页 |
2 数据分析与统计 | 第91页 |
3 结果 | 第91-94页 |
3.1 来曲唑对蛋鸡十二指肠钙转运基因的作用 | 第91页 |
3.2 来曲唑对蛋鸡肾钙转运基因的作用 | 第91-92页 |
3.3 来曲唑对蛋鸡十二指肠和肾性激素受体基因的作用 | 第92-93页 |
3.4 来曲唑对蛋鸡十二指肠和肾钙调激素受体基因的作用 | 第93页 |
3.5 来曲唑对蛋鸡十二指肠和肾CaBP-D28K蛋白表达的作用 | 第93-94页 |
4 讨论 | 第94-95页 |
5 小结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结论 | 第106-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