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我国城市反贫困研究--基于权利发展的视角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论第10-21页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三、相关概念的阐释第15-18页
    四、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8-19页
    五、可能的创新点及其不足第19-21页
第一章 城市反贫困的理论基础第21-32页
    第一节 权利贫困理论第21-26页
        一、权利贫困理论概述第21-23页
        二、权利贫困的基本判断第23-24页
        三、权利贫困理论与城市反贫困第24-26页
    第二节 政府职能理论第26-29页
        一、国家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第26-27页
        二、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第27-28页
        三、政府职能理论的中国发展第28-29页
    第三节 协同治理理论第29-32页
        一、协同治理理论概述第29-31页
        二、协同治理理论与城市反贫困第31-32页
第二章 我国城市贫困及反贫困第32-48页
    第一节 城市贫困的历史与现状第32-38页
        一、城市贫困问题的历史演变第32-33页
        二、城市贫困的基本类型第33-38页
    第二节 城市反贫困的历史演变第38-42页
        一、改革开放前第38-39页
        二、改革开放后第39-42页
    第三节 城市反贫困政策面临的困境第42-44页
        一、预防性反贫困政策的困境第42页
        二、救济性反贫困政策的困境第42-43页
        三、开发性反贫困政策的困境第43-44页
    第四节 城市反贫困政策困境的原因探析第44-48页
        一、政治权利因素:参与资格缺失与表达途径阻塞第44-45页
        二、经济权利因素:劳动权丧失与分配不公第45-46页
        三、社会权利因素:居住权受限与社会保障失衡第46-48页
第三章 城市反贫困经验及借鉴第48-56页
    第一节 新加坡反贫困的基本路径第48-51页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第48-50页
        二、成功经验及借鉴第50-51页
    第二节 香港反贫困的社会政策第51-53页
        一、香港的福利政策第51-52页
        二、成功经验及借鉴第52-53页
    第三节 巴西里约的贫困及治理第53-56页
        一、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现象第54页
        二、里约热内卢的暴力乱象第54-55页
        三、教训及启示第55-56页
第四章 城市反贫困中的权利发展第56-70页
    第一节 城市反贫困的价值重建第56-58页
        一、责任型政府的理念重塑第56-57页
        二、从权力控制到权利维护第57页
        三、从社会不公到社会公正第57-58页
        四、从权利差距到权利公平第58页
    第二节 权利发展的模式构建第58-60页
        一、权利的横向发展模式第59页
        二、权利的纵向发展模式第59-60页
    第三节 权利发展中的协同合作第60-62页
        一、地方政府间的协同合作第60-61页
        二、城市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第61-62页
    第四节 权利发展的政策供给与优化第62-70页
        一、落实参与城市管理的权利第62-64页
        二、促进劳动权和劳动报酬权第64-65页
        三、强化居住权和社会保障权第65-66页
        四、增进受教育权和公共文化享有权第66-68页
        五、完善法律救济途径第68-70页
结论与展望:共享的城市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6-77页
后记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下政府监管制度探究
下一篇:地方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审批研究--基于W市的实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