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PC箱梁桥底板纵向开裂机理分析及加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的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3 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桥的结构特点 | 第12-14页 |
1.3.1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2 箱形截面的特点 | 第13-14页 |
1.4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1.4.1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裂缝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2 混凝土箱梁桥裂缝防治意义及措施 | 第16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5.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PC箱梁桥底板纵向开裂因素分析 | 第18-33页 |
2.1 箱梁的理论计算分析 | 第18-26页 |
2.1.1 箱梁的弯曲正应力 | 第18页 |
2.1.2 箱梁的弯曲剪应力 | 第18-20页 |
2.1.3 箱梁的剪力滞效应 | 第20-23页 |
2.1.4 箱梁的横向内力 | 第23-26页 |
2.2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底板纵向开裂因素探究 | 第26-32页 |
2.2.1 箱梁桥底板破坏形式 | 第26-29页 |
2.2.2 底板纵向裂缝的成因机理 | 第29-3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有限元理论及桥梁整体计算分析 | 第33-49页 |
3.1 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 | 第33-35页 |
3.1.1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33页 |
3.1.2 有限元分析一般过程 | 第33-35页 |
3.2 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 | 第35-37页 |
3.2.1 混凝土的本构模型 | 第35-36页 |
3.2.2 桥梁有限元建模分析 | 第36-37页 |
3.3 工程概况及桥梁有限元整体建模分析 | 第37-48页 |
3.3.1 工程概况 | 第37-39页 |
3.3.2 有限元整体建模 | 第39-40页 |
3.3.3 合龙束张拉的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3.3.4 成桥状态下内力及应力分析 | 第43-46页 |
3.3.5 移动荷载工况分析 | 第46-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空间实体计算及底板横向受力参数影响分析 | 第49-73页 |
4.1 箱梁结构局部实体有限元建模 | 第49-55页 |
4.1.1 钢筋混凝土的模拟及单元选取 | 第49-51页 |
4.1.2 预应力的模拟 | 第51-52页 |
4.1.3 材料属性模拟 | 第52-53页 |
4.1.4 模型的建立 | 第53-55页 |
4.2 有限元局部模型计算 | 第55-60页 |
4.2.1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55页 |
4.2.2 计算结果 | 第55-60页 |
4.3 箱梁底板横向受力参数影响分析 | 第60-72页 |
4.3.1 自重引起的横向框架效应影响 | 第60-61页 |
4.3.2 底板纵向预应力的影响 | 第61-64页 |
4.3.3 混凝土泊松效应的影响 | 第64-66页 |
4.3.4 张拉时机对底板受力的影响 | 第66-70页 |
4.3.5 相邻节段施工折角的影响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预应力箱梁底板纵向裂缝加固措施研究 | 第73-87页 |
5.1 桥梁裂缝情况及加固方法 | 第73-76页 |
5.1.1 桥梁接缝调查 | 第73-75页 |
5.1.2 桥梁加固方法 | 第75-76页 |
5.2 箱梁底板加固有限元模拟 | 第76-78页 |
5.3 现场试验及结果分析 | 第78-86页 |
5.3.1 现场试验 | 第78-80页 |
5.3.2 结果分析 | 第80-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7-90页 |
6.1 总结 | 第87-89页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