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26页 |
1.1 蓝藻概述 | 第11-14页 |
1.1.1 蓝藻简介 | 第11-13页 |
1.1.2 蓝藻的分子遗传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 鱼腥藻概述 | 第14-17页 |
1.2.1 鱼腥藻PCC7120简介 | 第14-15页 |
1.2.2 鱼腥藻PCC7120的遗传转化 | 第15-17页 |
1.3 毒素-抗毒素系统 | 第17-24页 |
1.3.1 毒素-抗毒素系统概述 | 第17-18页 |
1.3.2 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 第18-19页 |
1.3.3 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 | 第19-22页 |
1.3.4 毒素-抗毒素系统功能 | 第22-23页 |
1.3.5 毒素-抗毒素系统应用价值 | 第23-24页 |
1.4 实验内容,方案及研究意义 | 第24-26页 |
1.4.1 实验内容 | 第24页 |
1.4.2 实验方案 | 第24-25页 |
1.4.3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第2章 asr0757/alr0758的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构建 | 第26-39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4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6-28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4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29-34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4-38页 |
2.3.1 鱼腥藻PCC7120总DNA的提取 | 第34页 |
2.3.2 克隆载体pMD18-T-asr0757和pMD18-T-alr0758构建 | 第34-35页 |
2.3.3 重组表达载体pET-30a-asr0757,pET-30a-alr0758的构建 | 第35-36页 |
2.3.4 克隆载体与表达载体测序结果 | 第36-38页 |
2.4 讨论 | 第38-39页 |
第3章 asr0757/alr0758重组表达载体蛋白诱导表达,优化与鉴定 | 第39-49页 |
3.1 引言 | 第39-41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2-44页 |
3.3.1 目的基因asr0757,alr0758的诱导表达 | 第42-43页 |
3.3.2 毒素基因alr0758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3页 |
3.3.3 目的蛋白纯化与western blot检测 | 第43-44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44-47页 |
3.4.1 目的基因asr0757,alr0758的诱导表达 | 第44-45页 |
3.4.2 毒素基因alr0758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45-47页 |
3.4.3 目的蛋白纯化与western blot检测 | 第47页 |
3.5 讨论 | 第47-49页 |
第4章 双启动子表达载体构建及毒素-抗毒素基因的选择性诱导表达 | 第49-59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页 |
4.2.1 实验材料 | 第4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49页 |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49-52页 |
4.3.1 目的基因PCR扩增 | 第49-50页 |
4.3.2 重组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50页 |
4.3.3 重组选择性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0-52页 |
4.3.4 目的基因asr0757和alr0758的诱导表达 | 第52页 |
4.3.5 毒素基因alr0758对菌体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抗毒性基因asr0757的抗毒性作用 | 第52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52-57页 |
4.4.1 目的基因PCR扩增 | 第52-53页 |
4.4.2 重组克隆载体pMD18-T-PBAD,pMD18-T-asr0757和pMD18-T-alr0758的构建 | 第53-54页 |
4.4.3 重组选择性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4-55页 |
4.4.4 目的基因asr0757和alr0758的诱导表达 | 第55-56页 |
4.4.5 alr0758/asr0757表达蛋白的毒性作用和抗毒性作用 | 第56-57页 |
4.5 讨论 | 第57-59页 |
结论及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