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8-21页 |
1 网络利他行为 | 第9-11页 |
1.1 利他行为概述 | 第9页 |
1.2 网络利他行为概述 | 第9-10页 |
1.3 网络利他行为影响因素 | 第10-11页 |
2 人格特质理论与测量方法 | 第11-15页 |
2.1 人格特质理论概述 | 第11-12页 |
2.2 五因素模型 | 第12-13页 |
2.3 大五人格模型的应用 | 第13-14页 |
2.4 社交网络中的人格研究 | 第14-15页 |
3 微博文本的特征分析与分析方法 | 第15-20页 |
3.1 微博与社交网络 | 第15页 |
3.2 社交网络特征研究 | 第15-17页 |
3.3 社交网络文本分析 | 第17-19页 |
3.4 大五人格与社交网络中社会行为的关系 | 第19-20页 |
4 问题提出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预备研究 | 第21-31页 |
1 研究设计 | 第21-22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1.2 研究工具 | 第21-22页 |
1.3 研究变量 | 第22页 |
2 数据来源 | 第22-24页 |
3 具有网络利他行为微博用户的选取 | 第24-26页 |
4 建立网络利他行为微博用户人格词典 | 第26-31页 |
第三部分 正式研究 | 第31-37页 |
1 微博人格特质得分算法 | 第31-32页 |
2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2页 |
3 研究结果 | 第32-37页 |
3.1 人口学变量统计结果 | 第32-34页 |
3.2 网络利他行为得分的性别差异检验 | 第34页 |
3.3 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检验 | 第34-35页 |
3.4 人格特质与网络利他行为数据结果 | 第35-37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37-41页 |
1 数据结果讨论 | 第37-39页 |
1.1 网络利他行为的人口学差异 | 第37页 |
1.2 大五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 | 第37-38页 |
1.3 网络利他行为与大五人格特质的关系 | 第38-39页 |
2 研究方法讨论 | 第39-40页 |
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40页 |
4 研究存在不足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附录 | 第47-54页 |
附录一 爬取的原始微博内容部分举例 | 第47-48页 |
附录二 爬取的原始微博信息部分举例 | 第48-49页 |
附录三 郑显亮(2010)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 | 第49-50页 |
附录四 微博信息和内容筛选Python代码 | 第50-52页 |
1 内容部分 | 第50-51页 |
2 人口学信息部分 | 第51-52页 |
附录五 text文心系统词典分类编号及含义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