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乡村旅游兴起 | 第11页 |
1.1.2 国家关于“景区村庄”建设政策导向 | 第11页 |
1.1.3 理论实践指导现状 | 第11-12页 |
1.1.4 AVC理论对景区村庄的建设指导 | 第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1.2.1 乡村景观 | 第12页 |
1.2.2 旅游景区 | 第12-13页 |
1.2.3 景区村庄 | 第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动态 | 第13-16页 |
1.3.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发展动态 | 第13-15页 |
1.3.1.1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1.2 国内景区村庄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页 |
1.3.1.3 国内景区村庄现状发展问题 | 第14-15页 |
1.3.2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发展动态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4.2.1 理论意义 | 第16-17页 |
1.4.2.2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6.1 理论实践结合法 | 第18页 |
1.6.2 德尔菲法 | 第18-19页 |
1.6.3 层次分析法 | 第19页 |
1.6.4 系统分析法 | 第19-20页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2 相关理论阐述 | 第21-32页 |
2.1 景区村庄基础理论研究 | 第21-26页 |
2.1.1 景区村庄分类 | 第21-22页 |
2.1.1.1 自然景观型 | 第21页 |
2.1.1.2 田园风光型 | 第21页 |
2.1.1.3 历史古村型 | 第21-22页 |
2.1.1.4 娱乐体验型 | 第22页 |
2.1.1.5 特色产业型 | 第22页 |
2.1.2 景区村庄的内在机制 | 第22-24页 |
2.1.3 景区村庄的对外联系 | 第24-25页 |
2.1.4 景区村庄的发展时序性 | 第25-26页 |
2.2 AVC理论相关研究 | 第26-28页 |
2.2.1 AVC理论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2.2.2 AVC理论在景观评价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2.3 AVC景区村庄景观理论 | 第28-29页 |
2.4 相关理论依据 | 第29-31页 |
2.4.1 旅游规划三元论 | 第29-30页 |
2.4.2 系统论 | 第30页 |
2.4.3 生命周期理论 | 第30-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2-51页 |
3.1 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原则、评价步骤及方法 | 第32-34页 |
3.1.1 AVC景区村庄评价体系构建及其指标选取原则 | 第32-33页 |
3.1.2 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步骤 | 第33-34页 |
3.1.3 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方法 | 第34页 |
3.2 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定 | 第34-40页 |
3.2.1 景区村庄景观吸引力指标的选定 | 第34-36页 |
3.2.2 景区村庄景观生命力指标的选定 | 第36-37页 |
3.2.3 景区村庄景观承载力指标的选定 | 第37-40页 |
3.3 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4页 |
3.4 AVC景区村庄景观综合评价分析 | 第44-49页 |
3.4.1 AVC三力权重差异值分析 | 第44-46页 |
3.4.2 AVC三力指标权重分布差异的分析 | 第46-49页 |
3.4.2.1 景区村庄景观吸引力指标权重值分布差异分析 | 第46-47页 |
3.4.2.2 景区村庄景观生命力指标权重值分布差异分析 | 第47-48页 |
3.4.2.3 景区村庄景观承载力指标权重值分布差异分析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基于AVC评价的景区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 第51-58页 |
4.1 生态优先,走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 第51-52页 |
4.2 充分挖掘特色资源,突显村庄资源特征 | 第52-53页 |
4.3 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档次,优化村庄服务水平 | 第53-54页 |
4.4 积极拉动村民参与,提高村民服务意识 | 第54页 |
4.5 发展特色产业,注重品牌化发展 | 第54-55页 |
4.6 制定完善的运营管理体制 | 第55-5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盘垟村景区村庄AVC景观综合评价 | 第58-73页 |
5.1 盘垟村景区村庄现状概况 | 第58-63页 |
5.1.1 项目概况 | 第58-60页 |
5.1.2 区位概况与规划范围 | 第60-62页 |
5.1.3 场地现状分析 | 第62-63页 |
5.2 盘垟村景区村庄综合评价分析、三力分析 | 第63-72页 |
5.2.1 盘垟村景区村庄AVC景观综合评价分析 | 第63-67页 |
5.2.2 盘垟村景区村庄吸引力分析 | 第67-69页 |
5.2.3 盘垟村景区村庄生命力分析 | 第69-70页 |
5.2.4 盘垟村景区村庄承载力分析 | 第70-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6 基于AVC景观评价的盘垟村景区村庄规划设计实践 | 第73-85页 |
6.1 盘垟村景区村庄AVC吸引力提升规划 | 第73-81页 |
6.1.1 总体定位 | 第73-76页 |
6.1.1.1 旅游市场定位 | 第73-74页 |
6.1.1.2 特色旅游活动项目 | 第74-75页 |
6.1.1.3 总平面图 | 第75页 |
6.1.1.4 空间布局及分区设计 | 第75-76页 |
6.1.2 重点景观工程提升 | 第76-81页 |
6.1.2.1 景观节点规划 | 第76-78页 |
6.1.2.2 农田景观规划 | 第78-79页 |
6.1.2.3 水体景观规划 | 第79页 |
6.1.2.4 道路系统规划 | 第79-80页 |
6.1.2.5 村容村貌景观提升 | 第80-81页 |
6.2 盘垟村景区村庄AVC生命力提升规划 | 第81-82页 |
6.2.1 发展特色旅游主力产品,产业品牌化发展 | 第81页 |
6.2.2 产业发展模式调整,积极引入社会优质企业 | 第81-82页 |
6.2.3 制定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积极开展村民经营培训活动 | 第82页 |
6.3 盘垟村景区村庄AVC承载力提升规划 | 第82-84页 |
6.3.1 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升规划 | 第82-83页 |
6.3.1.1 土地流失整治 | 第82页 |
6.3.1.2 水环境整治 | 第82-83页 |
6.3.1.3 生活垃圾处理 | 第83页 |
6.3.2 资源空间承载力提升规划 | 第83-8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结论 | 第85-86页 |
7.2 论文创新之处 | 第86页 |
7.3 论文不足之处 | 第86页 |
7.4 未来展望与研究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102页 |
个人简介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