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构学论文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运动学标定方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4页
        1.1.1 并联机构定义、起源和发展第10-12页
        1.1.2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的定义及应用第12-13页
        1.1.3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8页
        1.2.1 误差建模方法研究第14-15页
        1.2.2 运动学标定方法研究第15-18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运动学标定难点分析第19-29页
    2.1 引言第19页
    2.2 案例分析第19-27页
        2.2.1 机构简介第19-20页
        2.2.2 运动学分析第20-23页
        2.2.3 误差建模第23-26页
        2.2.4 运动学标定第26-27页
    2.3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运动学标定难点分析第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2UPR-2RPU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运动学分析第29-37页
    3.1 引言第29页
    3.2 机构简介第29-31页
    3.3 带误差的运动学逆解模型第31-32页
    3.4 带误差的运动学正解模型第32-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2UPR-2RPU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误差建模第37-42页
    4.1 引言第37页
    4.2 误差模型建立方法第37-38页
    4.3 子机构误差建模第38-40页
        4.3.1 几何法误差建模第38-39页
        4.3.2 数值法误差建模第39-40页
    4.4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误差模型第40-41页
    4.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运动学标定方法研究第42-50页
    5.1 引言第42页
    5.2 误差测量第42-44页
    5.3 参数辨识第44-47页
    5.4 误差补偿第47-49页
    5.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六章 运动学标定实验第50-58页
    6.1 引言第50页
    6.2 实验平台的搭建第50-52页
    6.3 运动学标定实验第52-56页
    6.4 多目标运动学标定法第56-57页
    6.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7.1 总结第58-59页
    7.2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8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价值链视角下IFDI对OFDI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应用型高校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措施探析--基于厦门X大学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