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 林木种子休眠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1.1 林木种子休眠的原因与类型 | 第11-12页 |
1.2 林木种子休眠解除和萌发过程中的代谢及其调控 | 第12-14页 |
2 安息香科植物种子休眠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2.1 安息香科植物种子的休眠原因 | 第14-15页 |
2.2 安息香科植物种子的休眠解除技术 | 第15-16页 |
3 陀螺果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3.1 分类地位 | 第16页 |
3.2 地理分布变迁及化石记录 | 第16-17页 |
3.3 经济价值、栽培历史和培育技术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不同层积阶段果皮形态、透水性和pH值变化 | 第18-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1.2 果皮形态结构观察 | 第18-19页 |
1.3 果皮透水性测定 | 第19页 |
1.4 果皮pH值测定 | 第19页 |
1.5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8页 |
2.1 果皮形态结构变化 | 第19-23页 |
2.2 果皮透水性变化 | 第23-27页 |
2.3 沙藏过程中果皮pH值变化 | 第27-28页 |
3 讨论 | 第28-30页 |
3.1 陀螺果的物理休眠 | 第28-29页 |
3.2 陀螺果物理休眠解除技术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不同层积阶段胚乳营养物质和代谢酶动态变化 | 第30-4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1.2 胚乳营养物质含量测定 | 第30-31页 |
1.3 胚乳代谢酶活性测定 | 第31-33页 |
1.4 数据处理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2.1 胚乳中营养物质含量变化 | 第33-37页 |
2.2 胚乳中代谢酶活性变化 | 第37-40页 |
3 讨论 | 第40-42页 |
3.1 不同层积阶段胚乳营养物质代谢变化 | 第40-41页 |
3.2 不同层积阶段代谢酶活性变化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不同层积阶段胚乳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 第42-4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1.2 内源激素测定 | 第42页 |
1.3 数据处理 | 第4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2-48页 |
2.1 GA_3含量变化 | 第42-43页 |
2.2 ZR含量变化 | 第43-44页 |
2.3 ABA含量变化 | 第44-45页 |
2.4 IAA含量变化 | 第45页 |
2.5 GA_3/ABA变化 | 第45-46页 |
2.6 ZR/ABA变化 | 第46-47页 |
2.7 IAA/ABA变化 | 第47-48页 |
3 讨论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9-52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9页 |
2 展望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