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生物学论文--森林生态学论文

江苏句容市麻栎林生态系统植硅体碳储量研究

致谢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前言第9-10页
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8页
    1.1 植硅体与植硅体碳的概念及性质第10页
    1.2 植硅体与植硅体碳的地球化学稳定性第10-11页
    1.3 土壤硅形态与有效性研究第11-13页
        1.3.1 硅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第11-12页
        1.3.2 硅在森林土壤中的形态第12-13页
        1.3.3 森林土壤硅的有效性第13页
    1.4 植硅体与植硅体碳的形成机制第13-14页
    1.5 植硅体形态特征研究第14-15页
    1.6 植硅体碳汇的研究第15-17页
        1.6.1 植物植硅体碳汇的研究第15-16页
        1.6.2 土壤植硅体碳汇的研究第16-17页
    1.7 目前存在的研究问题第17-18页
2 研究目的意义与内容第18-20页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页
    2.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2.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3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20-23页
    3.1 研究区域概况第20页
    3.2 样地设置与采样第20-21页
    3.3 样品处理及测定方法第21页
    3.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1-23页
        3.4.1 数据计算第21-22页
            3.4.1.1 土壤指标的计算第21-22页
            3.4.1.2 植物指标的计算第22页
        3.4.2 统计分析第22-2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3-41页
    4.1 麻栎林植物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第23-29页
        4.1.1 乔木层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第23-26页
        4.1.2 灌草层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第26-27页
        4.1.3 枯落叶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第27-29页
    4.2 麻栎林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第29-32页
        4.2.1 麻栎林土壤理化性质第29页
        4.2.2 麻栎林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第29-32页
    4.3 麻栎林植硅体碳储量第32-37页
        4.3.1 麻栎根系生物量分析第32-33页
            4.3.1.1 单株根系生物量回归分析第32-33页
            4.3.1.2 麻栎林根系生物量模型第33页
            4.3.1.3 麻栎林乔木层生物量第33页
        4.3.2 麻栎林植被植硅体碳碳储量第33-36页
            4.3.2.1 乔木层植硅体碳储量与封存速率第33-36页
            4.3.2.2 灌木层、草本层、枯落物层植硅体碳储量第36页
        4.3.3 麻栎林土壤植硅体碳储量第36-37页
    4.4 麻栎林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等相关性分析第37-41页
        4.4.1 麻栎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等相关性分析第37-39页
        4.4.2 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等相关性分析第39-41页
5 讨论第41-47页
    5.1 麻栎不同器官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等的分布第41-43页
    5.2 麻栎林土壤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积累与变化第43页
    5.3 麻栎林植硅体碳储量与封存速率第43-4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7-49页
    6.1 结论第47页
    6.2 展望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间伐对杉木细根解剖结构和化学组成的影响
下一篇:陀螺果休眠的生理生化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