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0-11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互连网络的容错性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互连网络的可诊断性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4 互连网络与图 | 第21页 |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4页 |
1.5.1 主要工作 | 第21-22页 |
1.5.2 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折叠立方体的h-最小簇度与h-额外连通度 | 第24-36页 |
2.1 预备知识 | 第24-28页 |
2.1.1 相关术语与概念 | 第24-25页 |
2.1.2 h-额外连通度 | 第25页 |
2.1.3 超立方体网络 | 第25-27页 |
2.1.4 折叠立方体网络 | 第27-28页 |
2.2 折叠立方体FQ_n真的h-最小簇度 | 第28-30页 |
2.3 折叠立方体FQ_n的h-额外连通度 | 第30-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平衡立方体的h-额外连通度及h-额外条件可诊断度 | 第36-48页 |
3.1 预备知识 | 第36-39页 |
3.1.1 h-额外条件可诊断度 | 第36-37页 |
3.1.2 平衡立方体网络 | 第37-39页 |
3.2 平衡立方体BH_n的h-额外连通度 | 第39-44页 |
3.3 平衡立方体BH_n的h-额外条件可诊断度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超立方体网络混合故障诊断能力分析 | 第48-56页 |
4.1 h-边容错可诊断度 | 第48-50页 |
4.2 超立方体Q_n的h-边容错可诊断度 | 第50-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6-57页 |
5.2 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