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食品安全现状 | 第10-11页 |
1.2 农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简介 | 第11-13页 |
1.3 兽药残留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方法概述 | 第13-16页 |
1.4 甲醇盐析萃取体系介绍 | 第1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20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2 甲醇盐析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动物产品中四环素类残留 | 第20-34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1-23页 |
2.2.1 试剂与标准 | 第21-22页 |
2.2.2 仪器与装置 | 第22页 |
2.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2.2.4 液相色谱条件 | 第22-23页 |
2.2.5 提取和净化过程 | 第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2页 |
2.3.1 甲醇盐析萃取体系的形成 | 第23-25页 |
2.3.2 甲醇盐析萃取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萃取性能 | 第25页 |
2.3.3 蛋白质基质对四环素类组分萃取率的影响 | 第25-28页 |
2.3.4 净化剂种类的选择 | 第28-29页 |
2.3.5 甲醇盐析萃取体系与国标方法提取液杂质含量比较 | 第29-30页 |
2.3.6 样品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 | 第30-32页 |
2.4 小结 | 第32-34页 |
3 牛肉中喹诺酮类药物检测的样品前处理研究 | 第34-48页 |
3.1 引言 | 第34-3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5-37页 |
3.2.1 试剂与标准 | 第35页 |
3.2.2 仪器与装置 | 第35-36页 |
3.2.3 液相色谱条件 | 第36页 |
3.2.4 样品前处理分析 | 第36-37页 |
3.2.5 实际牛肉样品与QNs的结合率 | 第3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3.3.1 基质效应对QNs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实际牛肉样品与QNs的结合作用研究 | 第38-39页 |
3.3.3 提取液加酸选择 | 第39-40页 |
3.3.4 不同体积分数甲醇提取液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5 净化剂种类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6 提取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7 实验方法的线性关系及检出限 | 第43-44页 |
3.3.8 实验方法的精密度及加标回收 | 第44-47页 |
3.4 小结 | 第47-48页 |
4 甲醇盐析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动物产品中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 | 第48-64页 |
4.1 前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4.2.1 试剂与标准 | 第49-50页 |
4.2.2 仪器与装置 | 第50页 |
4.2.3 液相色谱条件 | 第50-51页 |
4.2.4 样品前处理 | 第51页 |
4.2.5 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与牛血清蛋白结合作用研究 | 第51-52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52-62页 |
4.3.1 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与BSA的结合状态研究 | 第52-55页 |
4.3.2 蛋白质、脂肪对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3 平衡透析法研究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作用 | 第56-57页 |
4.3.4 不同体积分数甲醇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57页 |
4.3.5 净化剂种类对萃取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6 萃取温度对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58-59页 |
4.3.7 线性关系、检出限及定量限 | 第59-60页 |
4.3.8 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 | 第60-62页 |
4.3.9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62页 |
4.4 小结 | 第62-64页 |
5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鱼肉中的5种硝基苯类物质 | 第64-76页 |
5.1 前言 | 第64-6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5.2.1 仪器与试剂 | 第65页 |
5.2.2 液相色谱条件 | 第65-66页 |
5.2.3 样品前处理 | 第66页 |
5.2.4 实际样品与5种硝基苯类物质的结合率 | 第6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5.3.1 提取剂种类对硝基苯提取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2 不同体积分数乙腈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3 不同基质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4 不同净化剂对提取率的影响 | 第69-70页 |
5.3.5 实际样品与5种硝基苯类化合物结合率研究 | 第70-71页 |
5.3.6 线性关系、检出限及定量限 | 第71-72页 |
5.3.7 方法的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 | 第72-74页 |
5.3.8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74页 |
5.4 小结 | 第74-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作者简介 | 第92-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