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美国法中董事对债权人信义义务的理论逻辑 | 第11-19页 |
一、美国司法实践中董事对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的理论依据 | 第11-12页 |
二、董事对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的逻辑分析 | 第12-18页 |
(一) 公司财务状况恶化对公司各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影响 | 第12-15页 |
1、债权人法律地位的转变 | 第12页 |
2、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 第12-14页 |
3、公司各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 | 第14-15页 |
(二) 公司、董事以及债权人之间的信义法律关系 | 第15-18页 |
1、信义法律关系 | 第15-16页 |
2、公司、董事及债权人之间信义法律关系的判定 | 第16-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美国法中董事对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的时间点 | 第19-26页 |
一、“丧失偿付能力”的界定 | 第19-24页 |
(一) 法院对“丧失偿付能力”的界定方法 | 第19-21页 |
1、资产负债表测试法 | 第19-20页 |
2、现金流量表测试法 | 第20-21页 |
3、未来业务测试法 | 第21页 |
(二) 学者对“丧失偿付能力”界定的建议 | 第21-24页 |
1、债务折扣测试法 | 第21-22页 |
2、破产预测计分法 | 第22页 |
3、对各种方法的评析 | 第22-24页 |
二、美国法院对“濒临无偿付能力”的界定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美国法中董事对债权人所承担信义义务的内容 | 第26-37页 |
一、信义义务在公司法中的一般内容 | 第26-28页 |
二、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时信义义务的特殊表现 | 第28-35页 |
(一) 公司丧失偿付能力时董事对债权人信义义务的内容 | 第28-32页 |
1、有限的信义义务 | 第28-29页 |
2、同等的信义义务 | 第29-30页 |
3、对两种观点的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二) 濒临无偿付能力阶段的争议 | 第32-35页 |
1、适当考虑债权人利益 | 第32页 |
2、禁止考虑债权人利益 | 第32-33页 |
3、禁止对债权人利益做出考虑的原因 | 第33-34页 |
4、两种观点的区别及选择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美国法中公司债权人的救济制度 | 第37-41页 |
一、信义救济规则 | 第37页 |
二、公司债权人救济途径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美国法中董事对债权人信义义务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5页 |
一、完善公司法中信义义务有关规定 | 第41-42页 |
二、增加董事对债权人承担信义义务的规定 | 第42-43页 |
三、与我国《破产法》的衔接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谢辞 | 第49-50页 |
个人简历与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