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的道路交通潜伏风险测试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4.1 道路交通风险评价研究 | 第17-19页 |
1.4.2 道路交通环境安全评价研究 | 第19-20页 |
1.4.3 驾驶员风险感知能力研究 | 第20-21页 |
1.4.4 恶劣天气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 | 第21-23页 |
1.4.5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3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二章 道路交通环境潜伏风险相关因素分析 | 第26-44页 |
2.1 道路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5页 |
2.1.1 人的因素 | 第26-30页 |
2.1.2 车辆因素 | 第30页 |
2.1.3 道路条件因素 | 第30-32页 |
2.1.4 交通环境因素 | 第32-35页 |
2.2 道路交通风险特征分析 | 第35-40页 |
2.2.1 风险理论 | 第35页 |
2.2.2 道路交通风险 | 第35-40页 |
2.3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元素分析 | 第40-41页 |
2.3.1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定义 | 第40页 |
2.3.2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元素分类 | 第40-41页 |
2.3.3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与车速的关系 | 第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4页 |
第三章 道路交通环境潜伏风险级别评价体系 | 第44-64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44-45页 |
3.2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与确定 | 第45-55页 |
3.2.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45页 |
3.2.2 潜伏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45-55页 |
3.3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 第55-61页 |
3.3.1 综合风险评价方法综述 | 第55-56页 |
3.3.2 潜伏风险评价方法的确定 | 第56-61页 |
3.4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级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61-6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道路交通环境潜伏风险级别综合评价模型 | 第64-74页 |
4.1 评价指标体系递阶层次结构 | 第64-65页 |
4.2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 第65-68页 |
4.2.1 指标重要性标度赋值统计 | 第65-66页 |
4.2.2 构造各层比较判断矩阵 | 第66-68页 |
4.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第68-70页 |
4.4 层次总排序及组合一致性检验 | 第70-71页 |
4.5 构建道路交通环境潜伏风险级别模型 | 第71-72页 |
4.5.1 基础风险级别模型的建立 | 第71页 |
4.5.2 驾驶风险级别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测试模拟实验设计 | 第74-82页 |
5.1 实验内容 | 第74-75页 |
5.1.1 实验目的 | 第74页 |
5.1.2 实验假设 | 第74页 |
5.1.3 实验对象 | 第74页 |
5.1.4 实验方法 | 第74-75页 |
5.2 实验设备和材料 | 第75-77页 |
5.2.1 KMRTDS驾驶模拟系统平台 | 第75-76页 |
5.2.2 VS-Design三维场景设计软件 | 第76页 |
5.2.3 受试者主观调查问卷 | 第76-77页 |
5.3 实验设计 | 第77-81页 |
5.3.1 实验要求 | 第77页 |
5.3.2 实验场景设计 | 第77-80页 |
5.3.3 实验程序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六章 基于潜伏风险的驾驶员车速分析及模型应用 | 第82-94页 |
6.1 潜伏风险路段驾驶员运行车速正态性分析 | 第82-84页 |
6.1.1 不同潜伏风险路段车速基本描述统计 | 第82-83页 |
6.1.2 不同潜伏风险路段车速正态性检验 | 第83-84页 |
6.2 潜伏风险路段驾驶员运行车速描述统计分析 | 第84-87页 |
6.2.1 不同潜伏风险路段车速协变关系分析 | 第84-85页 |
6.2.2 不同潜伏风险路段车速统计分析 | 第85-87页 |
6.3 潜伏风险路段驾驶员运行车速差异性分析 | 第87-89页 |
6.3.1 不同潜伏风险路段车速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87页 |
6.3.2 不同潜伏风险路段车速两两差异性分析 | 第87-89页 |
6.4 数据分析结论 | 第89页 |
6.5 道路交通潜伏风险级别评价模型应用 | 第89-93页 |
6.5.1 全测试路段下的潜伏基础风险级别 | 第89-90页 |
6.5.2 全测试路段下的驾驶风险级别 | 第90-91页 |
6.5.3 新老驾驶员驾驶风险级别对比分析 | 第91-9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7.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附录A 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02-104页 |
附录B 专家问卷咨询表 | 第104-108页 |
附录C 受试者基本信息 | 第108-110页 |
附录D 受试者主观问卷调查表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