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祛风及开窍类引经中药对药物眼靶向性作用的影响及机制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引言第11-15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5-26页
    综述一 中药引经理论在眼科的应用第15-19页
        1 历史沿革第15页
        2 现代眼科医家对引经理论的认识第15-16页
        3 眼科常用祛风类及开窍类引经药第16-17页
            3.1 风药的引经作用第16-17页
            3.2 芳香开窍类引经药第17页
        4 引经理论的现代研究第17-19页
    综述二 中药眼靶向治疗的研究第19-26页
        1 靶向给药治疗在中医眼科的应用第19-20页
        2 血眼屏障的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第20-22页
        3 中药眼靶向治疗与BEB通透性的研究第22-24页
        4 冰片作为引经药开放血眼屏障的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第24-26页
第二章 引经药在眼科应用的临床理论研究第26-39页
    1 古代理论渊源第26页
    2 祛风类及开窍类引经中药在眼科的临床应用总结第26-28页
        2.1 风药引经第26-27页
        2.2 开窍药引经第27-28页
    3 唐由之教授使用引经药的临床经验总结第28-29页
        3.1 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第28-29页
        3.2 配伍特点第29页
    4 唐由之教授使用祛风类引经药治疗眼底病的临床回顾分析第29-32页
        4.1 研究对象和目的第29页
        4.2 统计方法第29页
        4.3 对眼底病患者使用祛风类引经中药的情况统计结果第29-30页
        4.4 对应用含祛风类引经药的方剂治疗方案的病例统计结果第30-31页
        4.5 对47例眼底病就诊患者的主要疾病的情况分析结果第31-32页
    5 唐由之教授使用类引经药治疗眼病的临床经验总结第32-37页
        5.1 祛风类引经药第32-36页
        5.2 开窍类引经药第36-37页
        5.3 对冰片的酿第37页
    6 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不同引经药对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在血浆及眼部组织分布和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探讨第39-55页
    1 引言第39-40页
    2 主要材料、试剂和仪器第40-41页
        2.1 药品与试剂第40页
        2.2 仪器第40页
        2.3 实验动物第40页
        2.4 样品制备第40-41页
    3 实验方法第41-42页
        3.1 血浆及眼组织样本处理第41页
        3.2 色谱条件第41页
        3.3 质谱条件第41页
        3.4 统计学处理方法第41-42页
    4 结果第42-52页
        4.1 方法专一性第42页
        4.2 标准曲线与检测限第42-43页
        4.3 提取回收率第43-44页
        4.4 方法回收率第44-45页
        4.5 精密度考察第45页
        4.6 稳定性考察第45-46页
        4.7 不同分组家兔血浆中马钱苷、莫诺苷血药浓度比较第46-48页
        4.8 不同分组家兔眼组织中马钱苷、莫诺苷浓度比较第48-52页
    5 讨论第52-55页
第四章 不同引经药对血-视网膜屏障Claudin-5蛋白表达的影响第55-65页
    1 前言第55页
    2 主要材料、试剂和仪器第55-57页
    3 实验方法第57-60页
        3.1 碘酸钠诱导大鼠视网膜损伤模型的建立第57页
        3.2 动物分组及治疗第57页
        3.3 病例切片观察第57-58页
        3.4 免疫组化观察第58页
        3.5 Western blot法第58-60页
        3.6 统计学处理第60页
    4 结果第60-64页
    5 讨论第64-65页
结语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一 色谱图第71-73页
附录二 缩略词表第73-74页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以广南者为佳”的广西铁皮石斛之实证研究
下一篇:基于雌激素样作用探索人参和藜芦“相反”的药效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