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8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 1.2 膜分离技术 | 第8-14页 |
| 1.2.1 膜的种类 | 第8-9页 |
| 1.2.2 膜分离技术特点 | 第9-11页 |
| 1.2.3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 1.2.4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 第12-14页 |
| 1.2.5 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页 |
| 1.3 废酸回收技术 | 第14-17页 |
| 1.3.1 树脂吸附法 | 第14-15页 |
| 1.3.2 离子交换法 | 第15页 |
| 1.3.3 阴离子交换膜法 | 第15-17页 |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1.4.1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酸盐分离小试试验研究 | 第18-41页 |
| 2.1 前言 | 第18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18-21页 |
| 2.2.1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18页 |
| 2.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18-19页 |
| 2.2.3 实验工艺及过程 | 第19-21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1-40页 |
| 2.3.1 探索性试验 | 第21-24页 |
| 2.3.2 脱酸液与回收酸不同流速比的影响 | 第24-29页 |
| 2.3.3 脱酸液与回收酸流速比1:1时不同进液流速的影响 | 第29-40页 |
| 2.3.4 试验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 2.4 结论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酸盐分离扩大试验研究 | 第41-56页 |
| 3.1 前言 | 第41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 3.2.1 实验试剂 | 第41页 |
| 3.2.2 实验设备与仪器 | 第41-42页 |
| 3.2.3 设备工艺流程及安装连接图 | 第42-44页 |
| 3.2.4 部分现场实验设备 | 第44-45页 |
| 3.2.5 酸盐分离设备的工作原理 | 第45页 |
| 3.3 试验方案及步骤 | 第45-47页 |
| 3.3.1 试验计划方案 | 第45-46页 |
| 3.3.2 实验步骤 | 第46-47页 |
| 3.4 数据记录 | 第47-49页 |
| 3.4.1 料液比1:1(实验编号1)数据记录表 | 第47-48页 |
| 3.4.2 料液比2:1(实验编号2)数据记录表 | 第48页 |
| 3.4.3 料液比1:2(实验编号3)数据记录表 | 第48-49页 |
| 3.5 数据分析 | 第49-55页 |
| 3.5.1 运行时间与酸、镍的回收率两者的变化关系曲线图 | 第49-51页 |
| 3.5.2 料液比=1:1条件下运行时间与酸、镍回收率关系 | 第51页 |
| 3.5.3 料液比=2:1条件下运行时间与酸、镍回收率关系 | 第51页 |
| 3.5.4 料液比=1:2条件下运行时间与酸、镍回收率关系 | 第51-52页 |
| 3.5.5 脱铜前液及后液中硫酸及镍离子浓度与运行时间的关系 | 第52-55页 |
| 3.6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