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福建东部地区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机理分析--基于情境认知视角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1 绪论第16-3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2页
        1.2.3 文献述评第22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2-25页
        1.3.1 相关概念界定第22-24页
        1.3.2 理论基础第24-25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第25-29页
        1.4.1 研究内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5-26页
        1.4.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径第26-29页
        1.4.3 研究方法第29页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第29-31页
        1.5.1 研究创新第29-30页
        1.5.2 研究不足第30-31页
2 福建东部地区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机理研究设计第31-44页
    2.1 理论分析工具第31-38页
        2.1.1 公众情境理论第31-34页
        2.1.2 农业创新扩散与采纳原理第34-36页
        2.1.3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第36-38页
    2.2 概念化模型构建、研究变量释义和指标体系构成第38-44页
        2.2.1 研究构思和概念化模型构建第38-39页
        2.2.2 研究变量释义第39-40页
        2.2.3 指标体系的构成第40-44页
3 福建东部地区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机理调查分析第44-66页
    3.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第44-54页
        3.1.1 问卷设计与前测第44-50页
        3.1.2 数据来源第50-54页
    3.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4-66页
        3.2.1 人口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4-56页
        3.2.2 农户情境认知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6-62页
        3.2.3 农户情境认知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62-63页
        3.2.4 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63-64页
        3.2.5 农户情境认知细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64-66页
4 基于结构方程的福建东部地区农户新品种采纳行为机理分析第66-102页
    4.1 探索性因子分析第66-73页
        4.1.1 探索性因子分析及测量指标净化方法第66-67页
        4.1.2 测量指标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第67-73页
    4.2 研究模型修改和研究假设第73-77页
        4.2.1 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模型修改第73-74页
        4.2.2 研究假设第74-77页
    4.3 农户自身因素与情境认知及新品种采纳行为变量的方差分析第77-91页
        4.3.1 农户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身体状况的方差分析第78-83页
        4.3.2 农户耕地面积、农业收入比重、农业劳动力比重和务农时间方差分析第83-87页
        4.3.3 农户细分类型的方差分析第87-91页
    4.4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第91-102页
        4.4.1 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第91-93页
        4.4.2 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第93-95页
        4.4.3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第95-97页
        4.4.4 中间变量的中介效应检验第97-98页
        4.4.5 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结果第98-102页
5 研究结果讨论与对策建议第102-118页
    5.1 研究结果讨论第102-112页
        5.1.1 获选及被剔除指标讨论第102-107页
        5.1.2 测量指标间作用机理讨论第107-112页
    5.2 对策建议第112-118页
        5.2.1 联合多方力量,拓宽新品种资讯传播渠道第112-113页
        5.2.2 整顿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充分发挥其主力作用第113-114页
        5.2.3 完善新品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综合支农服务体系第114-115页
        5.2.4 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健全市场机制第115-116页
        5.2.5 提高农户素质,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4页
附录第124-129页
致谢第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地方政府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研究--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