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下的费率厘定模型研究及应用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0页 |
1.2.1 国际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2.2 国内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思路、基本结构及数据来源 | 第10-14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4 数据来源及描述 | 第12-14页 |
2 风险分类 | 第14-22页 |
2.1 聚类分析理论 | 第14-15页 |
2.2 车险各指标的分类情况及聚类分析结果 | 第15-17页 |
2.3 配件负担指数分类情况概述 | 第17-18页 |
2.4 车主年龄的聚类分析 | 第18-19页 |
2.5 车龄的分类情况与聚类分析结果 | 第19-20页 |
2.6 出险频次分类 | 第20-2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损失分布的选择 | 第22-27页 |
3.1 索赔次数的理论分布 | 第22-25页 |
3.2 索赔强度的理论分布 | 第25-27页 |
4 车险费率厘定模型 | 第27-33页 |
4.1 车险费率厘定模型汇总 | 第27-31页 |
4.1.1 单项分析法 | 第27页 |
4.1.2 最小方差法 | 第27页 |
4.1.3 平衡法 | 第27-28页 |
4.1.4 最小卡方法 | 第28页 |
4.1.5 最小二乘法 | 第28-29页 |
4.1.6 一般迭代法 | 第29页 |
4.1.7 极大似然估计 | 第29页 |
4.1.8 广义线性模型 | 第29-31页 |
4.2 加入新变量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页 |
4.3 传统模型的缺陷分析 | 第31-32页 |
4.4 广义线性模型的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5 实证分析 | 第33-38页 |
5.1 模型显著性指标选择 | 第33页 |
5.2 不考虑配件负担指数的实证分析 | 第33-35页 |
5.3 加入新变量的实证分析 | 第35-36页 |
5.4 基于AIC与BIC准则的模型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6.1 结论 | 第38页 |
6.2 展望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附录 | 第4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