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水域通航安全分析及评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对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的研究 | 第12页 |
1.2.2 国内对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4-17页 |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分析 | 第17-25页 |
2.1 安全科学理论介绍 | 第17-18页 |
2.1.1 安全分析及安全评价 | 第17-18页 |
2.1.2 港口水域航道交通系统 | 第18页 |
2.2 海上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类 | 第18-19页 |
2.3 海上交通事故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 第19-21页 |
2.4 海上交通事故的事故树分析 | 第21-24页 |
2.4.1 事故树分析概述 | 第21-22页 |
2.4.2 港口通航事故树分析 | 第22-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 | 第25-41页 |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5页 |
3.2 评价指标的分析 | 第25-31页 |
3.2.1 气象因素 | 第26页 |
3.2.2 水文因素 | 第26-27页 |
3.2.3 航道地形因素 | 第27-28页 |
3.2.4 导助航设施因素 | 第28页 |
3.2.5 船舶设备因素 | 第28-30页 |
3.2.6 管理因素 | 第30-31页 |
3.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1-40页 |
3.3.1 层次分析法 | 第32-34页 |
3.3.2 层次分析法求取权重 | 第34-38页 |
3.3.3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8-39页 |
3.3.4 主成分分析法求取权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评价研究—以大连湾为例 | 第41-52页 |
4.1 大连湾港口概况 | 第41-44页 |
4.1.1 地理位置 | 第41-42页 |
4.1.2 自然环境 | 第42页 |
4.1.3 通航情况 | 第42-44页 |
4.1.4 通航规定 | 第44页 |
4.2 大连湾港口评价指标分析 | 第44-46页 |
4.2.1 气象因素 | 第44-45页 |
4.2.2 水文因素 | 第45页 |
4.2.3 航道地形因素 | 第45页 |
4.2.4 导助航设施 | 第45-46页 |
4.2.5 船舶设施因素 | 第46页 |
4.2.6 管理因素 | 第46页 |
4.3 大连湾港口通航安全性综合评价 | 第46-50页 |
4.4 改进措施及建议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港口水域通航安全分析评价辅助软件使用说明 | 第52-59页 |
5.1 系统简介 | 第52-54页 |
5.1.1 软件开发环境简介 | 第52-53页 |
5.1.2 软件功能简介 | 第53-54页 |
5.2 软件使用说明 | 第54-58页 |
5.2.1 求取权重模块 | 第54-57页 |
5.2.2 港口安全评价模块 | 第57-58页 |
5.2.3 其他功能介绍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Ⅰ | 第64-66页 |
附录Ⅱ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