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团体论文

城市底层群体样态及生存矛盾研究--基于江苏省的调查

中文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54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0-1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0-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4-45页
        一、国外关于底层的研究第14-25页
        二、国内关于底层的研究第25-37页
        三、关于矛盾的研究第37-42页
        四、文献简评第42-45页
    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45-54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第45-47页
        二、研究思路第47-48页
        三、研究方法第48-54页
第二章 城市底层群体样态分析第54-96页
    第一节 基本情况第54-74页
        一、样本概况第54-58页
        二、经济生活形态第58-64页
        三、家庭形态第64-68页
        四、政治参与形态第68-74页
    第二节 阶层归属形态第74-79页
        一、阶层归属第74-76页
        二、主观评价第76-79页
    第三节 承受力形态第79-85页
        一、经济层面第80-83页
        二、政治层面第83-84页
        三、心理层面第84-85页
    第四节 基本特征第85-94页
        一、生存特征第85-86页
        二、社会特征第86-91页
        三、心理特征第91-94页
    第五节 样态总结第94-96页
第三章 城市底层群体生存矛盾分析第96-118页
    第一节 生存矛盾的表现第96-107页
        一、家庭内部层面第97页
        二、家庭外部层面第97-98页
        三、突出的问题第98-107页
    第二节 对生存矛盾的反映第107-118页
        一、大多数对矛盾的忍耐第107-108页
        二、部分底层的理性维权第108-111页
        三、少数有条件的反抗第111-118页
第四章 城市底层群体生存矛盾影响因素分析第118-142页
    第一节 研究变量说明第118-124页
        一、因变量第118-119页
        二、自变量第119-124页
    第二节 生存矛盾影响因素分析第124-130页
        一、回归分析的估计结果及解释第124-128页
        二、主要结论第128-130页
    第三节 影响生存矛盾的其他因素第130-142页
        一、社会结构因素第131-133页
        二、社会政策因素第133-141页
        三、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五章 底层群体生存矛盾化解机制分析第142-163页
    第一节 当前国内外社会矛盾化解措施第142-149页
        一、国外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第142-144页
        二、国内化解底层群体矛盾的措施第144-149页
    第二节 生存矛盾化解机制分析第149-163页
        一、政府促进底层群体就业第149-151页
        二、微调低保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第151-154页
        三、矛盾化解在基层第154-158页
        四、重点解决特殊人群的困难第158-161页
        五、本章小结第161-1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163-178页
    第一节 主要结论第163-166页
    第二节 对底层的讨论第166-171页
        一、对底层的再认识第166-168页
        二、与贫困理论的探讨第168-171页
    第三节 城市底层群体的维权策略第171-176页
        一、底层群体的抗争第171-172页
        二、当前城市底层群体的维权第172-176页
    第四节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176-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4页
附录一: 调查问卷第184-194页
附录二: 访谈提纲第194-196页
附录三: 访谈对象情况第196-199页
致谢第199-20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基本科研情况第201-202页

论文共2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求用·求美·求在—夏丐尊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下一篇:中国汉族与哈、维、回和蒙古族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