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4-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32页 |
1.应激颗粒概述 | 第13-20页 |
1.1 应激颗粒与神经退化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 第15-17页 |
1.2 应激颗粒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 第17-20页 |
1.2.1 切割应激颗粒成分蛋白 | 第18页 |
1.2.2 病毒感染后对PKR的调控 | 第18-19页 |
1.2.3 病毒感染后利用SG成分辅助自身复制 | 第19-20页 |
2.P-小体概述 | 第20-24页 |
2.1 P-小体与应激颗粒之间的关系 | 第21-22页 |
2.2 P-小体与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 第22-24页 |
2.2.1 病毒对P-小体的调节 | 第22-23页 |
2.2.2 病毒感染后抑制PBs的形成或者重新分布PB的成分蛋白 | 第23-24页 |
2.2.3 病毒利用PB成分蛋白促进自身复制 | 第24页 |
3.应激颗粒,P-小体与MICRORNA之间的关系 | 第24-26页 |
3.1 microRNA简介 | 第24-25页 |
3.2 应激颗粒与microRNA的关系 | 第25页 |
3.3 P-小体与microRNA之间的关系 | 第25-26页 |
4.EV71概述 | 第26-32页 |
4.1 EV71感染的流行病学 | 第27-29页 |
4.2 EV71的受体 | 第29页 |
4.3 与EV71复制有关的宿主细胞因子 | 第29-30页 |
4.4 EV71的动物模型 | 第30-31页 |
4.5 EV71疫苗研发 | 第31-32页 |
第二章 EV71感染可以抑制应激颗粒的形成并诱导TDP-43,HUR和FUS/TLS蛋白从胞核迁移至胞质中 | 第32-49页 |
绪论 | 第32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32-36页 |
1.1 细胞株和病毒株 | 第32页 |
1.2 抗体 | 第32-33页 |
1.3 质粒和质粒转染 | 第33页 |
1.4 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 blotting(WB)检测 | 第33-34页 |
1.5 细胞免疫组化检测(IFA) | 第34页 |
1.6 RNAi试验 | 第34页 |
1.7 RNA pull down试验 | 第34页 |
1.8 血样采集 | 第34-35页 |
1.9 TDP-43 ELISA检测 | 第35-36页 |
2.结果 | 第36-46页 |
2.1 EV71在感染的早期可以诱导SG颗粒的形成,但是在感染的中后期可以抑制SG颗粒的形成 | 第36-38页 |
2.2 EV71感染早期诱导SGs的形成并不涉及eIF2α的磷酸化 | 第38页 |
2.3 EV71感染后SGs的解聚是由于eIF4G被切割所致 | 第38-40页 |
2.4 EV71感染后诱导HuR,TDP-43和FUS/TLS从胞核迁移至胞质,并形成SG样的颗粒 | 第40-42页 |
2.5 迁移至胞质的HuR,TDP-43和FUS/TLS共定位,且TDP-43和FUS/TLS都与HuR结合在一起 | 第42-45页 |
2.6 CVA16感染并不影响TDP-43和FUS/TLS的定位 | 第45页 |
2.7 EV71感染后患儿血浆中的TDP-43的水平升高 | 第45-46页 |
3.讨论 | 第46-49页 |
第三章 EV71感染诱导核蛋白TIA-1和TIAR胞质迁移,并且通过结合于基因组5'-UTR促进病毒复制 | 第49-59页 |
序言 | 第4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1.1 抗体 | 第49页 |
1.2 RNAi处理 | 第49页 |
1.3 质粒 | 第49-50页 |
1.4 Real-time PCR检测方法 | 第50-51页 |
2.结果 | 第51-57页 |
2.1 EV71感染后TIA-1和TIAR穿出胞核并定位于胞质病毒复制位点 | 第51-52页 |
2.2 TIA-1和TIAR可与病毒基因组5'-UTR结合 | 第52-53页 |
2.3 TIA-1和TIAR结合于病毒基因组5'-UTR的第一个颈环结构 | 第53-54页 |
2.4 TIA-1和TIAR可促进病毒的复制 | 第54-55页 |
2.5 TIA-1和TIAR结合至病毒基因组5'-UTR后起到稳定RNA的作用 | 第55-57页 |
3.讨论 | 第57-59页 |
第四章 P小体通过调节MIRNA通路进而影响EV71的复制 | 第59-68页 |
绪论 | 第59页 |
1.材料与方法 | 第59页 |
1.1 miRNA和质粒 | 第59页 |
1.2 细胞中蛋白质合成检测 | 第59页 |
2.结果 | 第59-66页 |
2.1 过表达Dcp1a, GW182和G3BP1可以在细胞中诱导形成大量的颗粒状结构 | 第59-62页 |
2.2 Dcp1a和G3BP1过表达诱导形成的颗粒会抑制细胞中的蛋白质翻译 | 第62-63页 |
2.3 miRNA可进入Dcp1a,GW182和G3BP1过表达诱导形成的颗粒中 | 第63-64页 |
2.4 EV71感染后诱导P-小体的形成,且P-小体的成分蛋白可促进病毒复制 | 第64-66页 |
3.讨论 | 第66-68页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4页 |
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