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1.1 湿地 | 第11页 |
1.1.2 湿地公园 | 第11页 |
1.1.3 城市湿地公园 | 第11页 |
1.1.4 湿地自然保护区 | 第11页 |
1.1.5 湿地的保护规划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1 国外湿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 第12页 |
1.2.2 国内湿地保护的研究与实践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湿地分类 | 第13-14页 |
1.3.1 国内湿地分类 | 第13-14页 |
1.3.2 国外湿地分类 | 第14页 |
1.4 湿地的功能 | 第14-16页 |
1.4.1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 第14页 |
1.4.2 生物重要的栖息地 | 第14页 |
1.4.3 重要的美学价值 | 第14-15页 |
1.4.4 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水量 | 第15页 |
1.4.5 调节气候 | 第15-16页 |
2 引言 | 第16-18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3 明光市湿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8-27页 |
3.1 基本概况 | 第18页 |
3.1.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8页 |
3.1.2 区位交通 | 第18页 |
3.1.3 市域水文概况 | 第18页 |
3.2 湿地资源概况 | 第18-24页 |
3.2.1 湿地面积与分布 | 第18-20页 |
3.2.2 湿地生物资源 | 第20-23页 |
3.2.3 湿地非生物资源 | 第23页 |
3.2.4 湿地分布特点 | 第23-24页 |
3.3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 第24-25页 |
3.4 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3.4.1 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 | 第25页 |
3.4.2 原因分析 | 第25-27页 |
4 明光市湿地保护的总体规划理论 | 第27-30页 |
4.1 指导明光市湿地保护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27页 |
4.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7页 |
4.1.2 环境承载力理论 | 第27页 |
4.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7页 |
4.1.4 生态恢复理论 | 第27页 |
4.2 湿地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 | 第27-28页 |
4.2.1 指导思想 | 第27页 |
4.2.2 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4.3 湿地保护规划的范围及期限 | 第28页 |
4.3.1 湿地保护规划的范围 | 第28页 |
4.3.2 湿地保护规划的期限 | 第28页 |
4.4 湿地保护规划的目标 | 第28-30页 |
4.4.1 湿地保护规划的总体目标 | 第28页 |
4.4.2 湿地保护规划的近期目标(2016~2020年) | 第28-29页 |
4.4.3 湿地保护规划的远期目标(2021~2030年) | 第29-30页 |
5 明光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结构与布局 | 第30-42页 |
5.1 湿地保护系统规划 | 第30-36页 |
5.1.1 重要湿地等级规划 | 第30-32页 |
5.1.2 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 | 第32页 |
5.1.3 湿地公园建设规划 | 第32-34页 |
5.1.4 湿地污染治理 | 第34-35页 |
5.1.5 湿地生物保护及其栖息地的恢复工程 | 第35-36页 |
5.2 湿地管理系统规划 | 第36-37页 |
5.2.1 湿地保护管理 | 第36页 |
5.2.2 湿地恢复管理 | 第36-37页 |
5.2.3 可持续利用示范 | 第37页 |
5.2.4 能力建设规划 | 第37页 |
5.3 重点工程建设规划 | 第37-40页 |
5.3.1 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 第37-38页 |
5.3.2 湿地公园建设工程 | 第38页 |
5.3.3 湿地生物及其栖息地恢复工程 | 第38页 |
5.3.4 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建设 | 第38-39页 |
5.3.5 湿地宣教培训基地建设 | 第39-40页 |
5.4 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 第40-42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42-43页 |
6.1 结论 | 第42页 |
6.2 讨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附录 | 第48-60页 |
个人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