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

马君武道德思想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导论第11-21页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一)选题缘由第11-12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二、马君武研究综述第14-19页
        (一)国内关于马君武研究的现状第14-18页
        (二)国外关于马君武研究的现状第18-19页
    三、研究的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9-20页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第19页
        (二)研究的方法第19-20页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20-21页
        (一)研究重点第20页
        (二)研究难点第20页
        (三)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一章 马君武道德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理论渊源第21-34页
    一、马君武道德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第21-26页
        (一)政治条件:内忧外患令救亡图存的运动风起云涌第22-23页
        (二)经济条件:经济落后让中国政治军事上节节败退第23-24页
        (三)文化条件:文化渗透使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第24-26页
    二、马君武道德思想的理论渊源第26-34页
        (一)继承发展—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传承第26-28页
        (二)博采众长—中国近代进步学说的借鉴第28-30页
        (三)辩证吸收—西方近代进步观念的析取第30-34页
第二章 马君武道德思想的发展历程第34-43页
    一、马君武道德思想的萌芽时期第34-37页
        (一)在家境和家风的影响下,注重读书修德第34-35页
        (二)受维新改良思潮的洗礼,始涌救国激情第35-36页
        (三)受西方先进文化的浸润,坚持精研西学第36-37页
    二、马君武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第37-39页
        (一)留学日本和接受新民学说,主力引进西学以塑造新民第37-38页
        (二)留学德国和参加辛亥革命,提出涵养私德与弘扬公德第38-39页
    三、马君武道德思想的成熟时期第39-43页
        (一)坚决与旧道德决裂,主张反对以孔子之道为国教第40-42页
        (二)反对抵制物质文明,提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重第42-43页
第三章 马君武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第43-57页
    一、马君武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第43-52页
        (一)塑造文明进取的新民观第44-46页
        (二)涵养人格自由的私德观第46-48页
        (三)弘扬为国为民的公德观第48-49页
        (四)实现男女平等的权利观第49-50页
        (五)强调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第50-52页
    二、马君武道德思想的基本特征第52-57页
        (一)求真务实,反映时代精神第53-54页
        (二)彻底批判,具有革命倾向第54-55页
        (三)融贯中西,独特的道德观第55-57页
第四章 马君武道德思想的历史评价及其现代价值第57-68页
    一、马君武道德思想的历史评价第57-62页
        (一)马君武道德思想的历史价值第57-60页
        (二)马君武道德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60-62页
    二、马君武道德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启示第62-68页
        (一)提高国民素质,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第63页
        (二)养成公德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63-65页
        (三)倡导辩证审视,理性对待西方道德思想第65-66页
        (四)物质精神并重,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第66-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金属抗菌材料修饰导电膜抗生物污染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g-C3N4和WO3纳米结构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