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引言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6-22页
        1.4.1 相关概念第16-19页
        1.4.2 理论基础第19-22页
    1.5 可能创新点第22-23页
2 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现状第23-37页
    2.1 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背景第23-29页
        2.1.1 粮食主产区自然地理环境及特征第23-24页
        2.1.2 粮食主产区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分析第24-28页
        2.1.3 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地位对比分析第28-29页
    2.2 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结构第29-34页
        2.2.1 农用地与建设用地比例第30-32页
        2.2.2 农用地内部比例第32-33页
        2.2.3 建设用地内部比例第33-34页
    2.3 河南省土地利用背景第34-36页
        2.3.1 河南省自然地理特征第34页
        2.3.2 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第34-35页
        2.3.3 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第35-36页
    2.4 小结第36-37页
3 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河南省为例第37-58页
    3.1 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方法选取第37-45页
        3.1.1 土地利用效益指标体系构建第37-44页
        3.1.2 土地效益评价方法的选取第44-45页
    3.2 评价指标的计算第45-48页
        3.2.1 指标取值的标准化第45页
        3.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5-47页
        3.2.3 综合评价模型第47页
        3.2.4 协调度模型第47-48页
    3.3 数据的统计和处理第48-58页
        3.3.1 原始数据来源第48页
        3.3.2 标准化处理和权重确定第48-51页
        3.3.3 综合效益模型计算结果第51-56页
        3.3.4 协调度模型计算结果第56-58页
4 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效益影响因素分析第58-62页
    4.1 障碍度函数诊断第58页
    4.2 河南省土地利用效益影响因素第58-60页
    4.3 河南省各市土地利用效益影响因素第60-62页
5 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效益提升策略第62-67页
    5.1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强度第62页
    5.2 发展粮食主产区农业“六次产业化”第62-63页
    5.3 提高粮食主产区公共服务质量第63-64页
    5.4 注重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建设第64页
    5.5 进一步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扶持第64-65页
    5.6 加快建立多元化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第65-67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6.1 研究结论第67页
    6.2 研究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中小城市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基于鹤壁市淇滨区的调查分析
下一篇:居民粮食消费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营养健康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