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之变--唐宋时期“青绿山水画”到“水墨山水画”转变的初探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 1、理论意义 | 第7页 |
| 2、实际意义 | 第7-8页 |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11页 |
| 1、国内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 一、山水画的确立及青绿山水画的萌芽 | 第11-16页 |
| 二、隋唐时期青绿山水画的概况 | 第16-23页 |
| (一) 思想基础 | 第16-17页 |
| (二) 青绿山水画的特征及兴起 | 第17-20页 |
| (三) 青绿山水画的色彩体系 | 第20-23页 |
| 1. 青绿山水画的色彩观 | 第20-21页 |
| 2. 青绿山水画的“随类赋彩” | 第21-23页 |
| 三、水墨山水画的萌生 | 第23-40页 |
| (一) 宗教思想的影响 | 第23-27页 |
| (二) 唐朝水墨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于画史中的作用 | 第27-34页 |
| 1. 王维的诗画人生 | 第27-31页 |
| 2. 同时期的山水画家 | 第31-34页 |
| (三) 山水画由强调色彩到注重用笔、用墨 | 第34-35页 |
| (四) 材料的变化 | 第35-38页 |
| (五) 水墨画选择的必然性 | 第38-40页 |
| 四、水墨画的传承 | 第40-47页 |
| (一) 五代时期水墨画的传承 | 第40-42页 |
| 1. 北方山水的代表人物 | 第40-41页 |
| 2. 南方山水的代表人物 | 第41-42页 |
| (二) 两宋时期水墨山水画的主导地位及成就 | 第42-44页 |
| (三) 水墨画的传承 | 第44-47页 |
| 结语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附录作品 | 第50-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 致谢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