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1.2.1 EPC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内外与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相关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二章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 第25-37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5-28页 |
2.1.1 装配式建筑概述 | 第25-26页 |
2.1.2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概述 | 第26-28页 |
2.2 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分析 | 第28-31页 |
2.2.1 装配式技术与现浇技术成本对比 | 第28-31页 |
2.2.2 产生成本增量原因分析 | 第31页 |
2.3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和应用优势分析 | 第31-33页 |
2.3.1 必要性分析 | 第31-32页 |
2.3.2 应用优势分析 | 第32-33页 |
2.4 构建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体系 | 第33-37页 |
2.4.1 体系构建的思想基础 | 第33-34页 |
2.4.2 构建成本控制体系 | 第34-36页 |
2.4.3 EPC模式下成本控制阶段权重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章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 第37-45页 |
3.1 设计阶段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3.2 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措施 | 第38-41页 |
3.2.1 预制率经济性测算 | 第38-39页 |
3.2.2 指标限额设计 | 第39页 |
3.2.3 PC构件设计标准化 | 第39-40页 |
3.2.4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 第40-41页 |
3.2.5 建立设计责任制 | 第41页 |
3.3 基于BIM的模块化设计优化成本 | 第41-45页 |
3.3.1 模块化设计缩短工期 | 第41-44页 |
3.3.2 建筑整体的协同设计 | 第44-45页 |
第四章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采购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 第45-61页 |
4.1 采购阶段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6页 |
4.2 采购阶段成本控制措施 | 第46-49页 |
4.3 建立预制构件供应商的选择评价体系 | 第49-57页 |
4.3.1 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 第49-51页 |
4.3.2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1-52页 |
4.3.3 采用TOPSIS法(理想解法)进行综合评价与选择 | 第52-53页 |
4.3.4 实例应用 | 第53-57页 |
4.4 建立预制构件运输成本优化模型 | 第57-61页 |
4.4.1 装配式建筑EPC项目JIT采购模式概述 | 第57-59页 |
4.4.2 JIT采购模式下构件运输成本优化模型建立 | 第59-61页 |
第五章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成本控制研究 | 第61-70页 |
5.1 施工阶段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2页 |
5.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措施 | 第62页 |
5.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 第62-66页 |
5.3.1 施工场地布置模拟 | 第63-64页 |
5.3.2 5D动态成本控制 | 第64-65页 |
5.3.3 4D工序模拟 | 第65-66页 |
5.4 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 第66-68页 |
5.5 BIM和RFID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控制的集成应用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附录A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指标调查问卷 | 第75-78页 |
附录B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指标权重AHP专家咨询调查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