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社会心理、社会行为论文

基于情绪感染理论的群体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传播机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2页
1 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第12-37页
    1.1 心理安全感与心理不安全感的概述第12-16页
        1.1.1 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感的内涵第12-13页
        1.1.2 心理安全感与心理不安全感的关系第13-14页
        1.1.3 心理安全感与心理不安全感的作用第14-16页
    1.2 情绪感染概述第16-26页
        1.2.1 情绪感染的内涵第16页
        1.2.2 情绪感染的机制第16-18页
        1.2.3 情绪感染的影响因素第18-20页
        1.2.4 情绪感染的测量第20-21页
        1.2.5 情绪感染模型第21-26页
    1.3 基于主体的模拟仿真第26-27页
        1.3.1 概念与分析框架第26页
        1.3.2 ABMS的理论基础—CAS理论第26页
        1.3.3 ABMS的应用第26-27页
    1.4 问题提出第27-37页
        1.4.1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1.4.2 研究目的第28页
        1.4.3 研究内容与假设第28-30页
        1.4.4 模型设计第30-35页
        1.4.5 研究意义第35-37页
2 单因素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机制第37-72页
    2.1 人格类型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机制的影响第37-51页
        2.1.1 研究目的第37页
        2.1.2 研究方法第37页
        2.1.3 实验设计第37-38页
        2.1.4 数据处理与结果第38-51页
    2.2 群体规模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第51-60页
        2.2.1 研究目的第51页
        2.2.2 研究方法第51页
        2.2.3 实验设计第51-52页
        2.2.4 数据处理与结果第52-60页
    2.3 亲密度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和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第60-68页
        2.3.1 研究目的第60页
        2.3.2 研究方法第60页
        2.3.3 实验设计第60-61页
        2.3.4 数据处理与结果第61-68页
    2.4 讨论第68-72页
        2.4.1 人格类型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第68-69页
        2.4.2 群体规模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第69-70页
        2.4.3 亲密度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影响第70-72页
3 两因素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机制第72-88页
    3.1 亲密度和群体规模对心理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和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交互影响第72-76页
        3.1.1 研究目的第72页
        3.1.2 研究目的第72页
        3.1.3 实验设计第72-73页
        3.1.4 数据处理与结果第73-76页
    3.2 人格类型和群体规模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和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交互影响第76-80页
        3.2.1 研究目的第76页
        3.2.2 研究目的第76-77页
        3.2.3 实验设计第77页
        3.2.4 数据处理与结果第77-80页
    3.3 人格类型和亲密度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和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交互影响第80-85页
        3.3.1 研究目的第80-81页
        3.3.2 研究目的第81页
        3.3.3 实验设计第81页
        3.3.4 数据处理与结果第81-85页
    3.4 讨论第85-88页
        3.4.1 亲密度和群体规模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交互影响第85-86页
        3.4.2 人格类型和群体规模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交互影响第86-87页
        3.4.3 人格类型和亲密度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交互影响第87-88页
4 三因素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机制第88-96页
    4.1 研究目的第88页
    4.2 研究方法第88页
    4.3 实验设计第88-89页
    4.4 数据处理与结果第89-95页
        4.4.1 人格类型、亲密度和群体规模对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第89-91页
        4.4.2 人格类型、亲密度和群体规模对心理不安全感传播的影响第91-92页
        4.4.3 人格类型、亲密度和群体规模对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影响第92-95页
    4.5 讨论第95-96页
5 综合讨论与主要结论第96-104页
    5.1 综合讨论第96-101页
        5.1.1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第96-98页
        5.1.2 人格类型、亲密度和群体规模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单因素影响第98-100页
        5.1.3 人格类型、亲密度和群体规模对心理安全感/心理不安全感/混合心理安全感传播的交互影响第100-101页
    5.2 主要结论第101-102页
    5.3 研究的局限与展望第102-104页
        5.3.1 研究局限第102-103页
        5.3.2 研究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附录第109-116页
致谢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买回权制度研究
下一篇:高校院系建筑表皮的特征提取及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