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22页 |
2.1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相关概念 | 第16页 |
2.2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 第16-19页 |
2.2.1 管生产必须同时管安全 | 第16-17页 |
2.2.2 明确安全管理目的 | 第17页 |
2.2.3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第17-18页 |
2.2.4 坚持“四全”的动态管理 | 第18-19页 |
2.3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析 | 第19-20页 |
2.3.1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概述 | 第19页 |
2.3.2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策略 | 第19-20页 |
2.4 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创新意识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 第22-33页 |
3.1 公路工程施工特点 | 第22-24页 |
3.1.1 作业条件的恶劣性 | 第22页 |
3.1.2 施工地点复杂性 | 第22-23页 |
3.1.3 实施安全管理的困难性 | 第23-24页 |
3.1.4 劳动保护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 第24页 |
3.2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6页 |
3.3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诱因分析 | 第26-28页 |
3.3.1 自然环境的影响 | 第26页 |
3.3.2 人为因素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3 施工管理的影响 | 第27页 |
3.3.4 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27-28页 |
3.4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分析 | 第28-29页 |
3.4.1 公路施工开始前的安全管理措施 | 第28页 |
3.4.2 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 第28-29页 |
3.4.3 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 第29页 |
3.5 公路施工危险源的类别和评价方法 | 第29-33页 |
3.5.1 危险源的分类 | 第29-30页 |
3.5.2 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 第30-33页 |
第四章 厦蓉高速公路后祠隧道“12﹒5”坍塌事故分析 | 第33-41页 |
4.1 厦蓉高速公路后祠隧道“12﹒5”坍塌事故简介 | 第33-34页 |
4.2 厦蓉高速公路后祠隧道施工管理组织 | 第34-36页 |
4.3 厦蓉高速公路后祠隧道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4.3.1 有关责任单位存在的问题 | 第36页 |
4.3.2 有关责任人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4.4 厦蓉高速公路后祠隧道“12﹒5”坍塌事故原因分析 | 第38-40页 |
4.4.1 直接原因 | 第38页 |
4.4.2 间接原因 | 第38-40页 |
4.5 厦蓉高速公路后祠隧道项目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厦蓉高速公路后祠隧道安全管理对策的研究 | 第41-49页 |
5.1 利用行为安全“2-4”模型探究相应的对策 | 第41-47页 |
5.1.1 行为安全“2-4”模型 | 第41-42页 |
5.1.2 消除施工安全管理中人的不安全因素 | 第42-45页 |
5.1.3 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管理制度体系 | 第45页 |
5.1.4 消除施工安全管理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因素 | 第45-46页 |
5.1.5 使施工单位安全文化与生产相结合 | 第46-47页 |
5.2 对行为安全“2-4”模型解决该问题的评价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1——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清单表 | 第54-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