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实验药理学论文

对乙酰氨基酚在斑马鱼体内的毒性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前言第14-27页
    1 斑马鱼的特性及发育过程第14-16页
        1.1 斑马鱼的生物特性第14-15页
        1.2 斑马鱼胚胎的发育第15-16页
    2 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在发育毒理学上的应用第16-22页
        2.1 斑马鱼在心脏发育毒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7-19页
        2.2 斑马鱼在肝脏发育毒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9-20页
        2.3 斑马鱼在神经发育毒性研究中上的应用第20-21页
        2.4 斑马鱼在血管和血细胞发育毒性研究中的应用第21-22页
    3 斑马鱼在建立人类疾病模型上的应用第22-23页
        3.1 斑马鱼在建立血管疾病模型上的应用第22-23页
        3.2 斑马鱼在建立肝脏疾病模型上的应用第23页
        3.3 斑马鱼在建立神经系统疾病模型上的应用第23页
    4 对乙酰氨基酚的特性第23-26页
        4.1 对乙酰氨基酚的理化特性第24页
        4.2 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毒性作用第24-25页
        4.3 对乙酰氨基酚的肾脏毒性作用第25-26页
        4.4 对乙酰氨基酚的其他毒性作用第26页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6-27页
实验研究第27-109页
    研究一 对乙酰氨基酚持续作用于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第27-54页
        1 材料第27-28页
            1.1 实验动物第27页
            1.2 试剂与药品第27页
            1.3 设备与仪器第27页
            1.4 实验引物第27-28页
        2 方法第28-32页
            2.1 鱼卵收集第28页
            2.2 给药方法第28-29页
            2.3 RNA提取第29页
            2.4 RNA反转录第29页
            2.5 荧光定量PCR第29-30页
            2.6 石蜡切片的制备第30-31页
            2.7 FABP10A基因的检测第31页
            2.8 斑马鱼肝脏再生基因的检测第31-32页
        3 结果第32-51页
            3.1 孵化率和存活率统计第32-33页
            3.2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发育情况观察第33-35页
            3.3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心囊发育情况第35-37页
            3.4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尾部发育情况第37-38页
            3.5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色素变化情况第38-41页
            3.6 对乙酰氨基酚对甲状腺素关联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1-45页
            3.7 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肝脏发育的影响第45-49页
            3.8 FABP10A基因扩增产物鉴定与测序结果第49-51页
            3.9 肝脏再生基因PCR扩增产物检测结果第51页
        4 讨论第51-53页
            4.1 斑马鱼形态、存活率以及孵化率的变化第51页
            4.2 斑马鱼心囊和色素沉着的变化第51-52页
            4.3 斑马鱼尾部的弯曲变化第52-53页
            4.4 肝脏关联基因的表达情况第53页
        5 小结第53-54页
    研究二 对乙酰氨基酚短期作用于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第54-69页
        1 材料第54页
        2 方法第54页
            2.1 鱼卵收集第54页
            2.2 给药方法第54页
            2.3 RNA的提取、反转录及荧光定量PCR第54页
        3 结果第54-67页
            3.1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孵化率和死亡率统计第54-56页
            3.2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心囊发育情况第56-58页
            3.3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色素变化情况第58-61页
            3.4 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甲状腺素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61-64页
            3.5 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肝脏的影响第64-67页
        4 讨论第67-68页
        5 小结第68-69页
    研究三 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幼鱼色素及甲状腺素的影响第69-77页
        1 材料第69页
        2 方法第69-70页
            2.1 鱼卵的收集第69页
            2.2 鱼卵的孵化第69页
            2.3 给药方法第69页
            2.4 RNA的提取、反转录及荧光定量PCR第69-70页
        3 结果第70-75页
            3.1 不同浓度给药组斑马鱼存活率统计第70页
            3.2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心囊发育情况观察第70-72页
            3.3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色素的变化第72-73页
            3.4 对乙酰氨基酚给药72h对甲状腺素关联基因表达的影响第73-75页
        4 讨论第75-76页
            4.1 不同浓度药物组斑马鱼存活率的统计第75-76页
            4.2 色素的变化及甲状腺素基因的表达第76页
        5 小结第76-77页
    研究四 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幼鱼肝脏关联基因转录的影响第77-109页
        1 材料第77-79页
            1.1 实验动物第77页
            1.2 试剂及其试剂盒第77页
            1.3 实验仪器第77页
            1.4 PCR引物第77-79页
        2 方法第79-82页
            2.1 总RNA提取及检测第79页
            2.2 RNA样品的处理与测序第79-80页
            2.3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第80页
            2.4 短序列比对第80页
            2.5 斑马鱼转录组的可变剪切分析第80-81页
            2.6 斑马鱼新转录本的预测第81页
            2.7 转录组数据的SNP和INDEL检测第81页
            2.8 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第81页
            2.9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第81-82页
            2.10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分析第82页
            2.11 差异表达基因的Pathway功能分析第82页
            2.12 荧光定量PCR验证第82页
        3 结果第82-106页
            3.1 RNA提取检测结果第82-84页
            3.2 测序及数据过滤结果第84-86页
            3.3 短序列比对结果第86-87页
            3.4 斑马鱼可变剪切分析结果第87页
            3.5 斑马鱼新转录本的预测结果第87-88页
            3.6 转录组数据的SNP和INDEL检测结果第88页
            3.7 基因表达量的分析结果第88-90页
            3.8 差异表达基因的检测结果第90-96页
            3.9 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分析结果第96-104页
            3.10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结果第104-105页
            3.11 RT-PCR验证结果第105-106页
        4 讨论第106-108页
            4.1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关联基因及其通路第106-108页
            4.2 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中毒特征性表达模式第108页
        5 小结第108-109页
结论第109-110页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第110-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参考文献第112-125页
附录第125-136页
作者简介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录组揭示双峰驼高浓度血糖耐受机制
下一篇:CVI工艺热解碳沉积动力学机理及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