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3-14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50页 |
1 一般资料 | 第15页 |
2 诊断标准 | 第15-18页 |
2.1 脑小血管病的影像诊断标准 | 第15-16页 |
2.2 中医体质的判定 | 第16-17页 |
2.3 纳入标准 | 第17页 |
2.4 排除标准 | 第17-18页 |
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3.1 样本量的估算 | 第18页 |
3.2 资料的收集 | 第18-19页 |
3.2.1 一般资料的收集 | 第18页 |
3.2.2 影像资料的收集 | 第18-19页 |
3.2.3 体质量表的收集 | 第19页 |
4 临床观察指标 | 第19-20页 |
5 数据分析 | 第20页 |
6 研究结果 | 第20-50页 |
6.1 脑小血管病患者基本情况 | 第20-23页 |
6.1.1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 | 第20-21页 |
6.1.2 BMI分布情况 | 第21-22页 |
6.1.3 吸烟、饮酒分布情况 | 第22页 |
6.1.4 合并基础疾病情况 | 第22-23页 |
6.1.5 CSVD患者传统危险因素在性别、年龄上的分布情况 | 第23页 |
6.2 脑小血管病患者影像学表现特征 | 第23-24页 |
6.3 脑小管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24-36页 |
6.3.1 CSVD患者中医体质整体分布情况 | 第24-27页 |
6.3.2 CSVD患者不同性别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27-29页 |
6.3.3 CSVD患者不同年龄段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29-31页 |
6.3.4 CSVD患者不同体重指数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31-33页 |
6.3.5 CSVD患者合并传统危险因素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33-34页 |
6.3.6 CSVD患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34-36页 |
6.4 腔隙性脑梗死 | 第36-40页 |
6.4.1 LI患者不同病灶数目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36-38页 |
6.4.2 LI患者不同病灶部位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38-40页 |
6.5 脑白质疏松 | 第40-45页 |
6.5.1 LA患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40-41页 |
6.5.2 LA患者不同病灶部位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41-42页 |
6.5.3 LA患者侧脑室旁疾病严重程度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42-44页 |
6.5.4 LA患者深部白质疾病的严重程度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44-45页 |
6.6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 第45-50页 |
6.6.1 EPVS患者不同病灶部位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46-47页 |
6.6.2 EPVS患者基底节区疾病严重程度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 第47-50页 |
讨论 | 第50-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综述 | 第6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