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太阳高能粒子(SEP)物理模式研究进展 | 第17-47页 |
1.1 SEP事件简介 | 第17-23页 |
1.1.1 SEP事件的分类和特征 | 第17-19页 |
1.1.2 SEP事件的危害 | 第19-20页 |
1.1.3 SEP事件的研究手段 | 第20-23页 |
1.2 SEP事件粒子的加速和传播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1.2.1 高能粒子的加速机制 | 第23-27页 |
1.2.2 垂直扩散对SEP在行星际空间传播的影响 | 第27-30页 |
1.3 磁流体-粒子混合模式研究进展 | 第30-38页 |
1.3.1 不考虑具体加速机制的模型 | 第30-35页 |
1.3.2 考虑具体加速机制的模型 | 第35-37页 |
1.3.3 三维MHD背景模型 | 第37-38页 |
1.4 MHD太阳风模型 | 第38-45页 |
1.4.1 日冕-日球层模型 | 第39-40页 |
1.4.2 空间天气框架模型 | 第40-41页 |
1.4.3 日冕行星际区域组合模型 | 第41-43页 |
1.4.4 太阳行星际守恒元模型 | 第43-45页 |
1.5 问题及研究目标 | 第45-47页 |
第二章 SEP的传播方程及数值求解方法 | 第47-59页 |
2.1 坐标系简介 | 第47-48页 |
2.1.1 静止坐标系 | 第47页 |
2.1.2 地心太阳磁层坐标系 | 第47-48页 |
2.1.3 共转坐标系 | 第48页 |
2.1.4 太阳风坐标系 | 第48页 |
2.1.5 磁坐标系 | 第48页 |
2.2 单粒子轨道理论 | 第48-52页 |
2.2.1 相对论粒子 | 第48-49页 |
2.2.2 回旋运动 | 第49-50页 |
2.2.3 引导中心的电漂移 | 第50-51页 |
2.2.4 磁镜 | 第51-52页 |
2.3 SEP的传播方程 | 第52-56页 |
2.3.1 动理论方程 | 第52-53页 |
2.3.2 聚焦传输方程 | 第53-55页 |
2.3.3 传播方程中的扩散系数 | 第55-56页 |
2.4 传播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 | 第56-59页 |
2.4.1 有限差分方法 | 第56-57页 |
2.4.2 后向随机微分方法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太阳高能粒子在二维太阳风背景场中传播的研究 | 第59-79页 |
3.1 引言 | 第59-60页 |
3.2 模型简介 | 第60-63页 |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3-76页 |
3.3.1 太阳风速度对粒子传播过程的影响 | 第63-70页 |
3.3.2 实时的磁场观测数据对粒子传播过程的影响 | 第70-76页 |
3.4 总结 | 第76-79页 |
第四章 太阳高能粒子在三维MHD背景场中传播的研究 | 第79-103页 |
4.1 引言 | 第79-80页 |
4.2 模型简介 | 第80-89页 |
4.2.1 MHD模型 | 第80-83页 |
4.2.2 SEP传播模型 | 第83-84页 |
4.2.3 MHD-SEP混合模型 | 第84-89页 |
4.3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9-100页 |
4.3.1 未经压缩的背景太阳风 | 第89-90页 |
4.3.2 太阳风压缩区域 | 第90-93页 |
4.3.3 讨论 | 第93-100页 |
4.4 观测事件模拟分析 | 第100-101页 |
4.5 总结 | 第101-10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3-10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103-105页 |
5.1.1 太阳风速度对粒子传播过程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5.1.2 实时的磁场观测数据对粒子传播过程的影响 | 第104页 |
5.1.3 太阳风压缩区对粒子传播过程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05-107页 |
5.2.1 太阳风压缩区对磁足点的影响 | 第105页 |
5.2.2 聚焦尺度LB在三维的MHD背景磁场下径向、经度方向、纬度方向的变化特征 | 第105-106页 |
5.2.3 在MHD-SEP模型的基础上尝试加入三维CME激波模型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21页 |
致谢 | 第121-12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