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3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3页 |
1.1.1 材料基因组计划 | 第9-11页 |
1.1.2 多尺度模拟概述 | 第11-13页 |
1.2 高Co-Ni二次硬化钢概述 | 第13-18页 |
1.2.1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发展 | 第13页 |
1.2.2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成分与热处理工艺 | 第13-15页 |
1.2.3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 第15-17页 |
1.2.4 现今存在的问题 | 第17-18页 |
1.3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强韧机制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1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强化机制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2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韧性机制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抗氢脆机制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4.1 氢脆机理概述 | 第23-24页 |
1.4.2 HELP模型 | 第24-26页 |
1.4.3 HEDE模型 | 第26-27页 |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7-30页 |
1.5.1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28页 |
1.5.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1.5.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9-30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 | 第30-36页 |
2.1 合金成分 | 第30-31页 |
2.2 热处理工艺 | 第31-33页 |
2.3 显微组织观察 | 第33-34页 |
2.3.1 XRF分析 | 第33页 |
2.3.2 金相观察 | 第33页 |
2.3.3 扫描和透射观察 | 第33-34页 |
2.3.4 XRD观察 | 第34页 |
2.4 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2.4.1 拉伸测试 | 第34页 |
2.4.2 断裂韧性与抗氢脆性能测试 | 第34页 |
2.4.3 压缩实验 | 第34-35页 |
2.5 模拟计算 | 第35-36页 |
第3章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强度理论 | 第36-54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高Co-Ni二次硬化钢中的碳化物 | 第36-40页 |
3.3 高Co-Ni二次硬化钢强度的多尺度模型 | 第40-49页 |
3.3.1 总体结构 | 第40-41页 |
3.3.2 析出强化 | 第41-43页 |
3.3.3 位错强化 | 第43-46页 |
3.3.4 固溶强化 | 第46-48页 |
3.3.5 细晶强化 | 第48-49页 |
3.3.6 派纳力 | 第49页 |
3.4 强度机理分析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韧性理论 | 第54-75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高Co-Ni二次硬化钢中的奥氏体层和断裂韧性 | 第54-56页 |
4.3 奥氏体稳定性分析 | 第56-64页 |
4.3.1 奥氏体稳定性计算模型构架 | 第57页 |
4.3.2 奥氏体成分计算 | 第57-61页 |
4.3.3 化学驱动力计算 | 第61-62页 |
4.3.4 机械驱动力计算 | 第62页 |
4.3.5 摩擦功计算 | 第62-63页 |
4.3.6 奥氏体稳定性分析 | 第63-64页 |
4.4 奥氏体层的TRIP效应和韧性机理 | 第64-74页 |
4.4.1 奥氏体层的TRIP效应分析 | 第65-68页 |
4.4.2 裂纹扩展方向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68-70页 |
4.4.3 奥氏体层厚度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70-73页 |
4.4.4 韧性机理分析 | 第73-7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5章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抗氢脆理论 | 第75-90页 |
5.1 引言 | 第75页 |
5.2 高Co-Ni二次硬化钢抗氢脆性能的多尺度模型 | 第75-84页 |
5.2.1 多尺度模型构架 | 第75-76页 |
5.2.2 晶面结合力计算 | 第76-77页 |
5.2.3 裂尖氢偏聚计算 | 第77-81页 |
5.2.4 奥氏体层与体积效应计算 | 第81-82页 |
5.2.5 氢脆模拟结果分析 | 第82-84页 |
5.3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抗氢脆设计 | 第84-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6章 高Co-Ni二次硬化钢的合金设计 | 第90-112页 |
6.1 引言 | 第90页 |
6.2 高Co-Ni二次硬化钢设计标准 | 第90-93页 |
6.3 抗氢脆钢的合金设计 | 第93-102页 |
6.3.1 基于设计标准的成分设计 | 第94-99页 |
6.3.2 基于设计标准的热处理工艺设计 | 第99-100页 |
6.3.3 设计结果和分析 | 第100-102页 |
6.4 核壳碳化物钉扎设计 | 第102-111页 |
6.4.1 核壳碳化物理论设计 | 第103-106页 |
6.4.2 原型钢分析 | 第106-108页 |
6.4.3 试验钢分析 | 第108-111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26-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