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生物炭的特性 | 第12页 |
1.3 生物炭应用于水土环境修复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4 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5 评价污染沉积物生态毒性测试生物的选择 | 第14-15页 |
1.6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6-26页 |
2.1 仪器与试剂 | 第16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2.3 测试生物 | 第17页 |
2.4 实验设计 | 第17-20页 |
2.5 沉积物加标 | 第20页 |
2.6 28-d慢性生物测试 | 第20-21页 |
2.7 DNA损伤的测定 | 第21-22页 |
2.8 生化测定 | 第22-24页 |
2.9 内脏团中Cd和BDE-47的测定 | 第24-25页 |
2.10 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6-52页 |
3.1 生物炭表征 | 第26页 |
3.2 ASB对Cd和BDE-47生物积累的影响 | 第26-29页 |
3.2.1 单独添加ASB后Cd的生物积累 | 第26-27页 |
3.2.2 ASB和Cd联合添加对Cd生物积累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3 单独添加ASB后BDE-47的生物积累 | 第28页 |
3.2.4 ASB和BDE-47联合添加对BDE-47生物积累的影响 | 第28-29页 |
3.3 CSB对Cd和BDE-47生物积累的影响 | 第29-31页 |
3.3.1 单独添加CSB后Cd的生物积累 | 第29-30页 |
3.3.2 CSB和Cd联合添加对Cd生物积累的影响 | 第30页 |
3.3.3 单独添加CSB后BDE-47的生物积累 | 第30-31页 |
3.3.4 CSB和BDE-47联合添加对BDE-47生物积累的影响 | 第31页 |
3.4 生物炭对铜锈环棱螺的毒性 | 第31-36页 |
3.4.1 ASB的毒性 | 第31-34页 |
3.4.2 CSB的毒性 | 第34-36页 |
3.5 ASB对沉积物中Cd毒性的影响 | 第36-40页 |
3.5.1 肝胰脏细胞的DNA损伤 | 第36-37页 |
3.5.2 肝胰脏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 | 第37页 |
3.5.3 肝胰脏细胞的SOD活性 | 第37-38页 |
3.5.4 肝胰脏细胞的GST活性 | 第38-39页 |
3.5.5 肝胰脏细胞的MDA含量 | 第39-40页 |
3.6 ASB对沉积物中BDE-47毒性的影响 | 第40-45页 |
3.6.1 肝胰脏细胞的DNA损伤 | 第40-41页 |
3.6.2 肝胰脏细胞的ROS水平 | 第41-42页 |
3.6.3 肝胰脏细胞的SOD活性 | 第42-43页 |
3.6.4 肝胰脏细胞的GST活性 | 第43-44页 |
3.6.5 肝胰脏细胞的MDA含量 | 第44-45页 |
3.7 CSB对Cd毒性的影响 | 第45-48页 |
3.7.1 肝胰脏细胞的DNA损伤 | 第45-46页 |
3.7.2 肝胰脏细胞的ROS水平 | 第46-47页 |
3.7.3 肝胰脏细胞的SOD活性 | 第47页 |
3.7.4 肝胰脏细胞的GST活性 | 第47-48页 |
3.7.5 肝胰脏细胞的MDA含量 | 第48页 |
3.8 CSB对BDE-47毒性的影响 | 第48-52页 |
3.8.1 肝胰脏细胞的DNA损伤 | 第48-49页 |
3.8.2 肝胰脏细胞的ROS水平 | 第49-50页 |
3.8.3 肝胰脏细胞的SOD活性 | 第50页 |
3.8.4 肝胰脏细胞的GST活性 | 第50-51页 |
3.8.5 肝胰脏细胞的MDA含量 | 第51-5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2-56页 |
4.1 ASB和CSB潜在的生态毒性风险 | 第52页 |
4.2 ASB和CSB对Cd和BDE-47生物积累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 ASB和CSB对Cd和BDE-47毒性的影响 | 第53-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70页 |
附录 缩略词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