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常州市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简述第11-12页
        1.2.2 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第12-13页
        1.2.3 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机制的相关研究第13-16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创新点第17-18页
2 涉税信息有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18-23页
    2.1 涉税信息相关概念第18页
        2.1.1 涉税信息第18页
        2.1.2 跨部门共享第18页
    2.2 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理论第18-20页
        2.2.1 多层次的跨部门共享理论第18-19页
        2.2.2 跨部门共享影响因素理论第19-20页
    2.3 跨部门合作管理理论第20-21页
        2.3.1 跨部门合作和跨部门信息共享第20页
        2.3.2 管理“巧匠”理论第20-21页
    2.4 其他相关理论第21-23页
        2.4.1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学分析第21-22页
        2.4.2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互信与协商第22-23页
3 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研究第23-34页
    3.1 我国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概况第23页
    3.2 案例:常州市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实践第23-26页
        3.2.1 常州市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历程第23-24页
        3.2.2 常州市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机制第24-26页
    3.3 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存在的问题第26-29页
        3.3.1 涉税信息共享渠道不畅第26-27页
        3.3.2 涉税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第27页
        3.3.3 涉税信息采集、分析体系混乱第27-28页
        3.3.4 共享平台重复建设现象严重第28-29页
        3.3.5 涉税信息保护存在隐患第29页
    3.4 制约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的因素分析第29-34页
        3.4.1 法律法规不健全第29-30页
        3.4.2 缺乏部门互信观念僵化第30-31页
        3.4.3 缺乏统一的规划组织和部署第31-32页
        3.4.4 缺乏规范的技术设计及管理第32-33页
        3.4.5 考核激励不完善第33-34页
4 国内外关于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的经验第34-38页
    4.1 域外关于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的经验第34-36页
        4.1.1 法律法规方面的经验第34页
        4.1.2 组织决策与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第34-35页
        4.1.3 信息技术保障方面的经验第35-36页
        4.1.4 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第36页
    4.2 国内关于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的经验第36-37页
        4.2.1 制度设计方面的经验第36页
        4.2.2 组织与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第36-37页
    4.3 经验启示与借鉴第37-38页
5 改进涉税信息跨部门共享机制的对策第38-46页
    5.1 政策法律机制改进对策第38-40页
        5.1.1 提高立法层次完善涉税信息共享相关法律法规第38-39页
        5.1.2 加速纳税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制度体系和行业规制体系建设第39-40页
    5.2 决策组织机制改进对策第40-42页
        5.2.1 转变观念增强互信提高跨部门共享合作意识第40-41页
        5.2.2 建立适应涉税信息共享的税收管理机构与决策机制第41-42页
    5.3 运行控制机制改进对策第42-44页
        5.3.1 加快税务系统内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设第42页
        5.3.2 完善涉税信息采集应用与反馈流程第42-43页
        5.3.3 逐步建立全国涉税信息集中平台第43-44页
        5.3.4 统一涉税信息共享技术标准第44页
    5.4 考核激励机制改进对策第44-46页
        5.4.1 发挥财政资源的激励作用第44-45页
        5.4.2 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第45-46页
6 结论与展望第46-47页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第46页
    6.2 局限性和未来研究展望第46-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镇财政资金社会效用优化研究--以青浦区J镇为例
下一篇:安徽省高等院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与财政拨款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