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光致发光配合物分类及其发展 | 第9-18页 |
1.2.1 光致发光Ir(Ⅲ)配合物 | 第10-11页 |
1.2.2 光致发光Ru(Ⅱ)配合物 | 第11页 |
1.2.3 光致发光Cu(Ⅰ)配合物 | 第11-13页 |
1.2.4 光致发光Pt(Ⅱ)配合物 | 第13-14页 |
1.2.5 光致发光Zn(Ⅱ)配合物 | 第14-16页 |
1.2.6 光致发光Au(Ⅰ)配合物 | 第16-17页 |
1.2.7 光致发光Re(Ⅰ)配合物 | 第17-18页 |
1.3 聚集诱导发光机理 | 第18-21页 |
1.3.1 分子间振动或旋转受到抑制 | 第18-19页 |
1.3.2 激发态LLCT到~3MLCT的转变 | 第19-20页 |
1.3.3 激发态ILCT占主导的发光 | 第20-21页 |
1.4 聚集诱导发光配合物的应用研究 | 第21-24页 |
1.4.1 有机电致发光 | 第21-22页 |
1.4.2 细胞成像 | 第22-23页 |
1.4.3 智能材料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有机配体的合成及性质分析 | 第26-41页 |
2.1 原料及实验试剂 | 第26页 |
2.2 纯化预处理 | 第26-27页 |
2.3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27页 |
2.4 配体的合成 | 第27-32页 |
2.4.1 (E)-3-(蒽-9-基)-1-(6-溴吡啶-2-基)丙-2-烯-1-酮 | 第28页 |
2.4.2 3-(蒽-9-基)-1-(6-溴吡啶-2-基)-5-苯基戊烷-2,4-二酮 | 第28-29页 |
2.4.3 3-(蒽-9-基)-1-(6-溴吡啶-2-基)-5-(对-甲苯基)戊烷-2,4-二酮 | 第29页 |
2.4.4 3-(蒽-9-基)-1-(6-溴吡啶-2-基)-5-(4-甲氧基苯基)戊烷-2,4-二酮 | 第29页 |
2.4.5 3-(蒽-9-基)-1-(6-溴吡啶-2-基)-5-(4-(二甲基氨基)苯基)戊烷-2,4-二酮 | 第29页 |
2.4.6 4-(蒽-9-基)苯甲醛 | 第29页 |
2.4.7 (10-溴蒽-9-基)三苯基硅烷 | 第29-30页 |
2.4.8 (10-(三苯基甲硅烷基)蒽-9-基)苯甲醛 | 第30页 |
2.4.9 4-(蒽-9-基)-6'-溴-6-苯基-2,2'-联吡啶(L-1) | 第30页 |
2.4.10 4-(蒽-9-基)-6'-溴-6-(对-甲苯基)-2,2'-联吡啶(L-2) | 第30-31页 |
2.4.11 4-(蒽-9-基)-6'-溴-6-(4-甲氧基苯基)-2,2'-联吡啶(L-3) | 第31页 |
2.4.12 4-(4-(蒽-9-基)-6'-溴-[2,2'-联吡啶]-6-基)-N,N-二甲基苯胺(L-4) | 第31页 |
2.4.13 2-(4-(蒽-9-基)苯基)-1氢-嘧唑[4,5-f][1,10]菲罗啉(L-5) | 第31页 |
2.4.14 2-(4-(10-(三苯基甲硅烷基)蒽-9-基)苯基)-1氢-嘧唑[4,5-f][1,10]邻菲罗啉(L-6) | 第31-32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32-40页 |
2.5.1 配体的红外吸收谱 | 第32-33页 |
2.5.2 配体的电化学性质 | 第33-35页 |
2.5.3 配体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35页 |
2.5.4 配体的荧光光谱分析与讨论 | 第35-36页 |
2.5.5 配体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 第36-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RE(Ⅰ)配合物的合成性质分析 | 第41-62页 |
3.1 原料及实验试剂 | 第41页 |
3.2 试剂的纯化预处理 | 第41页 |
3.3 测试仪器及方法 | 第41-42页 |
3.4 配合物的合成 | 第42-45页 |
3.4.1 五羰基溴化铼的合成 | 第42-43页 |
3.4.2 配合物Re-1的合成 | 第43页 |
3.4.3 配合物Re-2的合成 | 第43页 |
3.4.4 配合物Re-3的合成 | 第43-44页 |
3.4.5 配合物Re-4的合成 | 第44页 |
3.4.6 配合物Re-5的合成 | 第44页 |
3.4.7 配合物Re-6的合成 | 第44-45页 |
3.5 结果与讨论 | 第45-61页 |
3.5.1 配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 第45-46页 |
3.5.2 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 第46-48页 |
3.5.3 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48-49页 |
3.5.4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分析与讨论 | 第49-50页 |
3.5.5 配合物的聚集诱导性质 | 第50-55页 |
3.5.6 配合物的氧传感性质 | 第55-6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配合物的理论分析 | 第62-72页 |
4.1 配合物的分子基态几何 | 第62-64页 |
4.2 配合物的电子结构 | 第64-68页 |
4.3 配合物的紫外吸收性质 | 第68-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