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Preyssler型多酸基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2页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第7-8页
    1.2 Preyssler型多酸的研究进展第8-18页
        1.2.1 离散的低维结构第8-14页
        1.2.2 高维,高链接的框架结构第14-18页
    1.3 Preyssler型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研究第18-20页
        1.3.1 催化材料第19页
        1.3.2 光学材料第19页
        1.3.3 生物医药材料第19页
        1.3.4 电致变色材料第19-20页
    1.4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20页
    1.5 实验试剂和测试手段第20-22页
        1.5.1 实验试剂第20页
        1.5.2 测试仪器第20-22页
第二章 基于S-中心Preyssler型多酸簇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22-33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化合物1的制备第22-23页
        2.2.1 化合物1的合成方法第22-23页
        2.2.2 化合物1的合成讨论第23页
    2.3 化合物1的结构及表征第23-30页
        2.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的测定与收集第23-26页
        2.3.2 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第26-28页
        2.3.3 化合物1的表征第28-30页
    2.4 化合物1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0-32页
        2.4.1 1-CPE电极的制备第30页
        2.4.2 化合物1的电化学性能第30-31页
        2.4.3 化合物1的电催化性能第31-32页
    2.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以S–中心Preyssler型多酸为模板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构筑及表征第33-46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化合物2-4的制备第33-35页
        3.2.1 化合物2-4的合成方法第33-34页
        3.2.2 化合物2-4的合成讨论第34-35页
    3.3 化合物2-4结构及表征第35-43页
        3.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的测定与收集第35-38页
        3.3.2 化合物2-4的晶体结构第38-41页
        3.3.3 化合物2-4的表征第41-43页
    3.4 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43-45页
        3.4.1 电极的制备第43页
        3.4.2 化合物3与化合物4的电化学性能第43-44页
        3.4.3 化合物3和化合物4的电催化性能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S_5W_(30)}重组的Keggin型多酸簇合物合成及电催化性能研究第46-56页
    4.1 引言第46页
    4.2 化合物5的制备第46-47页
        4.2.1 化合物5的合成方法第46-47页
        4.2.2 化合物5的合成讨论第47页
    4.3 化合物5结构及表征第47-52页
        4.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的测定与收集第47-49页
        4.3.2 化合物5的晶体结构第49-51页
        4.3.3 化合物5的表征第51-52页
    4.4 化合物5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52-55页
        4.4.1 电极的制备第52页
        4.4.2 化合物5的电化学性能第52-53页
        4.4.3 化合物5的电催化性能第53-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附录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氰基乙酰胺衍生物的成环反应研究
下一篇:聚集诱导发光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