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特殊工时政府管理的优化研究--以上海市Q区为例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导言第9-19页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第9-1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3页
    二、文献综述第13-17页
        (一)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二)国内研究综述第14-17页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7-18页
    四、研究创新和研究局限第18-19页
        (一)研究创新第18页
        (二)主要不足第18-19页
第一章 特殊工时管理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25页
    一、概念界定第19-21页
        (一)标准工时第19页
        (二)特殊工时第19-21页
        (三)特殊工时管理第21页
    二、特殊工时特征第21-23页
        (一)加班认定的特殊性第21-22页
        (二)实施程序的特殊性第22页
        (三)适用范围的特殊性第22-23页
    三、理论基础第23-25页
        (一)制度变迁理论第23页
        (二)人力弹性理论第23-25页
第二章 上海市Q区特殊工时管理工作现况第25-50页
    一、特殊工时管理的政策沿革及评价第25-28页
        (一)1994年起确立阶段第25-26页
        (二)2006—2012年细化松弛阶段第26-27页
        (三)2012年后聚焦重视阶段第27-28页
    二、上海市特殊工时管理工作概况第28-31页
        (一)上海市特殊工时管理工作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第28-30页
        (二)上海市特殊工时管理工作总体状况第30-31页
    三、上海市Q区特殊工时管理工作现状第31-37页
        (一)上海市Q区特殊工时管理工作总体状况第31-32页
        (二)Q区特殊工时审批现状第32-37页
    四、上海市Q区政府特殊工时管理工作评价问卷调查第37-50页
        (一)研究目标第37页
        (二)研究方法选择第37页
        (三)抽样调查问卷设计第37-39页
        (四)抽样调查问卷情况分析第39-50页
第三章 上海市Q区特殊工时管理的问题和原因分析第50-59页
    一、上海市Q区特殊工时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第50-53页
        (一)事前审批流于形式第50-51页
        (二)事后监管缺失第51-52页
        (三)宣传引导不到位第52-53页
    二、上海市Q区特殊工时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3-59页
        (一)特殊工时管理规制不够健全第53-54页
        (二)缺乏特殊工时审批严肃性第54-56页
        (三)监管责任不明确第56-57页
        (四)缺乏撤销机制第57-58页
        (五)工作人员与工作量不成正比第58-59页
第四章 特殊工时政府管理工作完善建议第59-69页
    一、完善特殊工时管理的专项法律体系第59-62页
        (一)以行政法规形式确立特殊工时管理地位第59-60页
        (二)制定特殊工时管理办法第60-61页
        (三)强化违法惩处力度第61-62页
        (四)明确撤销情形第62页
    二、增强特殊工时审批规范性第62-64页
        (一)严格把控特殊工时受理审批关第62-63页
        (二)消除特殊工时审批程序盲点第63-64页
    三、建立特殊工时实施的常态化监督检查机制第64-66页
        (一)明确各部门监管责任第64-65页
        (二)形成部门监管合力第65-66页
    四、健全多元化培训宣传机制第66-68页
        (一)特殊工时宣传的完善第66-67页
        (二)特殊工时培训的完善第67-68页
    五、充实特殊工时管理人员第68-69页
        (一)充实管理人员配备第68页
        (二)提升人员经办水平第68-69页
结论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附录1第76-79页
附录2第79-80页
后记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运作模式的比较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T街道若干社会组织为例
下一篇:项目审批代办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