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国外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概述 | 第18-27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高等职业教育 | 第18页 |
·就业与高职学生就业 | 第18-19页 |
·心理与高职学生就业心理 | 第19-20页 |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一般特征 | 第20-25页 |
·就业心理倾向各有千秋 | 第20-21页 |
·就业心理素质趋于良好 | 第21-23页 |
·就业心态纷繁复杂 | 第23-25页 |
·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 第25-27页 |
·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25-26页 |
·有利于加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 第26页 |
·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 第26-27页 |
第3章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认知方面的心理问题 | 第27-29页 |
·自我认知不全面 | 第27-28页 |
·对外围环境认知不准确 | 第28-29页 |
·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 | 第29-30页 |
·悲观情绪心理 | 第29页 |
·不满情绪心理 | 第29页 |
·焦虑心理 | 第29-30页 |
·抑郁心理 | 第30页 |
·受社会影响产生的心理问题 | 第30-33页 |
·急功近利心理 | 第30-31页 |
·攀比心理 | 第31页 |
·从众心理 | 第31页 |
·“啃老族”心理 | 第31-33页 |
第4章 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因素 | 第33-45页 |
·社会因素 | 第33-37页 |
·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压力与日俱增 | 第33-34页 |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尚不完善 | 第34页 |
·社会对高职教育存在偏见 | 第34-35页 |
·用人单位条件苛刻 | 第35页 |
·不良社会风气 | 第35-36页 |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 第36-37页 |
·学校因素 | 第37-39页 |
·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 第37页 |
·校外交流与合作不够充分 | 第37-38页 |
·就业指导工作不够全面 | 第38-39页 |
·在就业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深入 | 第39页 |
·家庭因素 | 第39-41页 |
·家庭经济贫困 | 第39-40页 |
·家庭就业期望值过高 | 第40页 |
·家庭溺爱与盲目迁就 | 第40-41页 |
·自身因素 | 第41-45页 |
·自身能力素质与市场需要不相适应 | 第41-42页 |
·社会责任感不强 | 第42-43页 |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 第43页 |
·诚信意识淡薄 | 第43-45页 |
第5章 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 第45-56页 |
·以三观教育为先导,培养高职学生历史使命感 | 第45-48页 |
·加强感恩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 | 第46-47页 |
·加强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观教育 | 第47-48页 |
·以政治教育为核心,坚定高职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 第48-50页 |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 第48-49页 |
·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第49-50页 |
·以道德教育为重点,规范高职学生的就业行为 | 第50-53页 |
·加强高职学生的就业诚信教育 | 第50-51页 |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 第51-52页 |
·加强幸福观教育,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 第52-53页 |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就业挫折的承受力和意志力 | 第53-56页 |
·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 | 第53-54页 |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心理保健意识 | 第54页 |
·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 第54页 |
·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教育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1-62页 |
附录 B 高职学生就业问卷调查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