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慢行交通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外慢行交通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慢行交通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区域 | 第13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2章 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概述 | 第16-22页 |
2.1 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的内涵 | 第16-17页 |
2.1.1 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城市友好性慢行交通的构成要素 | 第16-17页 |
2.2 构建城市友好性慢行交通的意义 | 第17页 |
2.3 城市友好性慢行交通构建原则 | 第17-22页 |
2.3.1 绿色环保为目标 | 第17-18页 |
2.3.2 出行环境为基础 | 第18-21页 |
2.3.3 管理方法为保障 | 第21页 |
2.3.4 使用者满意为标准 | 第21-22页 |
第3章 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9页 |
3.1 绿色环保水平 | 第22页 |
3.2 出行环境 | 第22-25页 |
3.3 使用者满意度 | 第25-27页 |
3.4 管理水平 | 第27-29页 |
第4章 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评价体系构建 | 第29-45页 |
4.1 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9-39页 |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29页 |
4.1.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评价指标选取 | 第29-39页 |
4.1.3 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9页 |
4.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9-40页 |
4.3 建立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评价模型 | 第40-45页 |
4.3.1 城市慢行交通模糊评价指标的DEA评价模型 | 第41-43页 |
4.3.2 城市慢行交通友好性AFA综合评价方法 | 第43-45页 |
第5章 应用评价实例 | 第45-70页 |
5.1 成都市慢行交通发展概况 | 第45-47页 |
5.1.1 自行车交通出行比例下降 | 第45-46页 |
5.1.2 公共自行车发展“遇冷” | 第46页 |
5.1.3 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加快 | 第46-47页 |
5.2 慢行交通友好性评价案例概况 | 第47-51页 |
5.3 慢行交通友好性评价模型运用 | 第51-67页 |
5.3.1 慢行交通友好性评价指标量化 | 第51-56页 |
5.3.2 模糊指标计算过程 | 第56-67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及措施建议 | 第67-70页 |
5.4.1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4.2 意见措施及建议 | 第68-70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附件1 | 第77-79页 |
附件2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