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水稻CCT家族基因的功能研究 | 第12-50页 |
1.前言 | 第12-28页 |
1.1 CCT基因概述 | 第12-19页 |
1.1.1 拟南芥CCT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2 水稻CCT家族基因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1.2 植物基因组学功能验证及基因功能研究。 | 第19-27页 |
1.2.1 基因超表达 | 第20页 |
1.2.2 基因敲除 | 第20-27页 |
1.2.3 基因沉默 | 第27页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8-37页 |
2.1 载体构建 | 第28-31页 |
2.2 遗传转化 | 第31页 |
2.3 材料种植和表型考察 | 第31-32页 |
2.4 DNA抽提 | 第32页 |
2.5 DNA测序 | 第32-35页 |
2.6 RNA的提取,反转录和RT-PCR | 第35-37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37-47页 |
3.1 利用CRISPR/Cas9创建水稻CCT家族基因突变体 | 第37-40页 |
3.2 水稻CCT家族基因CRISPR突变体表型鉴定 | 第40-45页 |
3.3 CCT家族基因双突变体 | 第45页 |
3.4 CCT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 | 第45-47页 |
4.讨论 | 第47-50页 |
4.1 CRISPR/Cas9增强了家族基因功能验证研究 | 第47页 |
4.2 多个水稻 CCT 家族基因在调控开花期上功能冗余 | 第47-48页 |
4.3 CCT家族基因其他方面的功能有待挖掘 | 第48页 |
4.4 CCT家族基因在农业生产上的潜力 | 第48-50页 |
第二章 开花期基因Hd1的重克隆 | 第50-76页 |
1.前言 | 第50-56页 |
1.1 拟南芥CO | 第50页 |
1.2 水稻Hd1 | 第50-51页 |
1.3 水稻开花期QTL | 第51页 |
1.4 水稻开花基因的光周期调控网络 | 第51-53页 |
1.5 连锁不平衡与关联分析 | 第53-55页 |
1.5.1 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 第54-55页 |
1.5.2 目标基因的关联分析研究进展 | 第55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55-56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56-58页 |
2.1 研究所用植物材料 | 第56页 |
2.2 材料种植及相关性状考察 | 第56页 |
2.3 单标记分析和遗传互作分析 | 第56-57页 |
2.4 DNA抽提和测序 | 第57页 |
2.5 关联分析和连锁不平衡 | 第57-58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58-74页 |
3.1 Hd1的重新克隆 | 第58-60页 |
3.2 ZS97/93-11F2分离群体中主要开花基因的检测及遗传互作分析 | 第60-63页 |
3.3 Ghd7的单倍型和进化树分析 | 第63-66页 |
3.4 Ghd8的单倍型和进化树分析 | 第66-69页 |
3.5 Hd1的单倍型和进化树分析 | 第69-72页 |
3.6 基于抽穗期和产量的候选基因关联分析 | 第72-73页 |
3.7 三个基因间的连锁不平衡 | 第73-74页 |
4.讨论 | 第74-76页 |
4.1 Hd1增强了Ghd7和Ghd8之间在调控水稻开花上的遗传互作 | 第74页 |
4.2 Ghd7,Ghd8和Hd1的核酸多态性差异 | 第74-75页 |
4.3 Ghd7,Ghd8和Hd1与开花期和产量的关联位点 | 第75页 |
4.4 挖掘优势基因型用于水稻育种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94页 |
附录 Ⅰ | 第94-103页 |
附录 Ⅱ | 第103-105页 |
附录 Ⅲ | 第105-108页 |
附录 Ⅳ | 第108-115页 |
附录 Ⅴ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