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立题意义及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立题意义 | 第9页 |
1.1.2 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波束形成理论基础 | 第13-25页 |
2.1 UUV声纳系统工作态势分析 | 第13页 |
2.2 基阵接收信号模型的构建 | 第13-16页 |
2.2.1 窄带接收信号模型 | 第14-15页 |
2.2.2 宽带接收信号模型 | 第15-16页 |
2.3 窄带波束形成 | 第16-23页 |
2.3.1 标准Capon波束形成 | 第17-19页 |
2.3.2 最差性能最优波束形成 | 第19-20页 |
2.3.3 基于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重构的Capon波束形成 | 第20-22页 |
2.3.4 各种窄带波束形成算法性能对比 | 第22-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恒定束宽时域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 | 第25-41页 |
3.1 宽带波束形成算法介绍 | 第25-27页 |
3.1.1 频域宽带波束形成器 | 第25-26页 |
3.1.2 时域宽带波束形成器 | 第26-27页 |
3.2 恒定束宽FIR波束形成器设计 | 第27-38页 |
3.2.1 分步设计法 | 第29-33页 |
3.2.2 最小合成误差法 | 第33-36页 |
3.2.3 最小差异全局最优法 | 第36-38页 |
3.3 无预导延时恒定束宽FIR波束形成器设计 | 第38-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恒定束宽FIR波束形成器的干扰抑制 | 第41-55页 |
4.1 已知方向远场干扰抑制 | 第41-42页 |
4.2 未知方向远场干扰抑制 | 第42-44页 |
4.3 抗导向矢量失配的恒定束宽FIR波束形成器 | 第44-48页 |
4.3.1 基于协方差矩阵重构的恒定束宽FIR波束形成器 | 第45-46页 |
4.3.2 零陷展宽 | 第46-48页 |
4.4 近场干扰抑制 | 第48-53页 |
4.4.1 近场信号模型 | 第48-49页 |
4.4.2 近场固定点源干扰抑制 | 第49-51页 |
4.4.3 近场点源干扰抑制的验证 | 第51-52页 |
4.4.4 近场固定区域干扰抑制 | 第52-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5章 恒定束宽FIR波束形成在DEMON谱提取中的应用 | 第55-67页 |
5.1 舰船目标辐射噪声模型构建 | 第55-58页 |
5.1.1 螺旋桨空化噪声 | 第55-57页 |
5.1.2 周期调制函数和调制谱 | 第57-58页 |
5.1.3 窄带线谱 | 第58页 |
5.2 DEMON谱特征提取相关技术 | 第58-61页 |
5.2.1 平方解调 | 第59-60页 |
5.2.2 基于23维谱的DEMON谱估计方法 | 第60-61页 |
5.3 恒定束宽FIR波束形成器在DEMON谱提取中的应用 | 第61-65页 |
5.3.1 远场调制谱信号失真程度仿真分析 | 第62-63页 |
5.3.2 基阵增益仿真分析 | 第63-64页 |
5.3.3 平台干扰抑制仿真分析 | 第64-65页 |
5.3.4 远场干扰抑制仿真分析 | 第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