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技法论文--中国画技法论文

禅宗思想对董其昌水墨画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12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9-11页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第11-12页
第一章 禅宗与水墨画的渊源第12-27页
    第一节 从印度禅学到中国禅宗第12-14页
        一、印度佛学第12-13页
        二、中国禅宗第13-14页
    第二节 概要禅宗中国化的发展及其对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渗透第14-22页
        一、概述禅宗中国化的发展第14-20页
        二、文人士大夫对禅宗的选择第20-22页
    第三节 禅宗与水墨画的关系第22-27页
        一、禅宗的“师造化,得心源”第22-25页
        二、淡然禅观第25-27页
第二章 董其昌与禅宗佛学的关联第27-36页
    第一节 董其昌的生平简述第27页
    第二节 董其昌与佛禅的渊源第27-31页
        一、禅宗典籍的阅览参读第27-28页
        二、董其昌与禅师的往来第28-31页
        三、董其昌与禅友们的相交第31页
    第三节 董其昌“以禅入画”的背景与理念第31-36页
        一、“以禅入画”的背景第32-34页
        二、“以禅入画”的理念第34-36页
第三章 董其昌禅学水墨画的嬗变及其形成第36-52页
    第一节 董其昌禅画风格的嬗变第36-48页
        一、早期作品——以古为师第36-38页
        二、中年作品——禅画风格初见端倪第38-42页
        三、晚年作品——禅画风格臻于成熟第42-48页
    第二节 董其昌成熟的禅画风格与南北宗论提出第48-52页
        一、董其昌的禅画风格第48页
        二、“南北宗论”的提出及其内容第48-52页
第四章 禅宗思想对董其昌水墨画创作理念和创作形式的具体影响第52-70页
    第一节 创作理念第52-54页
        一、“自性含万法”——创作中的“法”第52-53页
        二、“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创作中的“理”第53-54页
        三、“顿悟成佛”——创作中的“法理”第54页
    第二节 创作形式——笔与墨第54-70页
        一、笔触第56-66页
        二、墨法第66-70页
第五章 禅宗思想对董其昌水墨画章法布局和审美趣味的具体影响第70-79页
    第一节 章法布局第70-76页
        一、开合第71-72页
        二、走势第72-73页
        三、虚实第73-76页
    第二节 审美意趣的追求第76-79页
        一、平淡意境第76-78页
        二、“圆熟”与秀润第78-79页
第六章 沈周文人画与董其昌禅意水墨画之比较第79-102页
    第一节 沈周与董其昌的生平比较第79-81页
        一、沈周:隐逸绝官第79页
        二、董其昌:亦隐亦仕第79-80页
        小结第80-81页
    第二节 沈周和董其昌创作观的比较第81-86页
        一、沈周的创作观第81-83页
        二、董其昌的创作观第83-85页
        小结第85-86页
    第三节 沈周和董其昌的风格比较第86-102页
        一、沈周山水画风第86-94页
        二、董其昌水墨画风第94-100页
        小结第100-102页
结语第102-104页
董其昌作品目录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视知觉实验的图形动态设计美学研究
下一篇:朱德群抽象画的东方意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