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车辆悬架系统概述 | 第9-11页 |
1.1.1 悬架系统组成 | 第9-10页 |
1.1.2 悬架系统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 MR阻尼器在悬架控制中的作用 | 第11-12页 |
1.3 半主动式悬架控制方法概述 | 第12-15页 |
1.4 半主动式悬架控制国内外现状 | 第15-16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悬架系统动力学建模和分析 | 第18-28页 |
2.1 车辆悬架性能评价体系 | 第18-19页 |
2.2 1/4车2自由度悬架的动力学建模 | 第19-23页 |
2.3 随机路面输入模型 | 第23-27页 |
2.3.1 路面不平度功率谱 | 第23-25页 |
2.3.2 路面模型仿真和验证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MR阻尼器力学性能实验和建模 | 第28-41页 |
3.1 MR阻尼器力学性能实验 | 第28-30页 |
3.2 MR阻尼器正向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0-36页 |
3.2.1 正向力学模型的选取 | 第30-31页 |
3.2.2 正向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6页 |
3.3 MR阻尼器逆向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6-39页 |
3.3.1 逆向力学模型的选取 | 第36-38页 |
3.3.2 逆向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半主动式悬架控制方法的设计 | 第41-58页 |
4.1 半主动式悬架模糊控制的设计 | 第41-47页 |
4.1.1 模糊控制 | 第41-42页 |
4.1.2 变量的选取和模糊化 | 第42-44页 |
4.1.3 确立模糊规则和清晰化 | 第44-47页 |
4.1.4 模糊控制仿真模型搭建 | 第47页 |
4.2 半主动式悬架PID控制的设计 | 第47-51页 |
4.2.1 PID控制 | 第47-49页 |
4.2.2 PID控制参数整定 | 第49-50页 |
4.2.3 PID控制仿真模型搭建 | 第50-51页 |
4.3 半主动式悬架模糊PID控制的设计 | 第51-56页 |
4.3.1 模糊PID控制 | 第51页 |
4.3.2 变量的选取和模糊化 | 第51-53页 |
4.3.3 确立模糊规则和清晰化 | 第53-56页 |
4.3.4 模糊PID控制仿真模型搭建 | 第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半主动式悬架系统仿真分析 | 第58-63页 |
5.1 同一车速同一路面等级下的仿真分析 | 第58-59页 |
5.2 不同车速同一路面等级下的仿真分析 | 第59-61页 |
5.3 同一车速不同路面等级下的仿真分析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导师简介 | 第70页 |
企业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7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页 |